独居老人缺啥没人聊天
独居老人缺啥?没人聊天
有读者向本报报料,称安栏路有两位独居老人需要社会关爱。昨日,热心市民李先生打来电话,表示他想出资请保姆照料这两位老人。带着读者的关心,记者走访安栏路,看望两位婆婆。
安栏路宁静的小巷里,街坊们都相熟。热心的伍阿姨得知我们要找两位婆婆,立即带路。她说,这两天已有几位市民来这里,想看望两位婆婆。其中一位三十多岁的人,还帮阿婆拖地呢。另一位老人"萍婆"因家中有事,记者没能采访到她本人。
年过八旬的改婆婆,拄着一把弯柄雨伞,穿过两条小巷,去找老街坊们聊天。在昨天明媚的阳光中,不足百米的小路,她摸索着走了近10分钟。眼神愈发不好,半米外的世界她也看不见,报纸、电视更别提了。聊天,几乎是她独居生活中惟一的娱乐。
过去的岁月已忘却,或是不愿再提起,改婆婆甚至说不清自己何年出生、何时在这里居住。记者只能在与邻居们零碎的聊天中,粗略归纳她的大半生。解放后不久,她从东莞嫁到中山,收养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离家,老伴离世,她在安栏路的小屋里成了独居老人。
跨进改婆婆的小屋,一厅一房加个小走廊,地方不大,但收拾得挺整齐。走廊兼做厨房,摆着电饭锅、石油气炉、铁锅。记者随手掀开铁锅盖,里面早已生锈,还放了几件杂物,“你怎么炒菜啊?”改婆婆呵呵地笑着,说:“看不见,不炒菜了,全部放电饭锅里煮。一餐煮了,几餐吃。”
去不了菜市场,她托热心的邻居帮忙买;住在附近的伍姨,家里煲汤时就会端一碗送给改婆婆吃。前几天拖鞋坏了,她请另一邻居华女,帮忙买了一对拖鞋。“儿子也很好,常来看我。”她说,儿子工作虽忙,但通常一周都会来一次。闲聊琐事,改婆拖着鞋脸上挂着笑。握着那双满是折皱的手,记者触摸到的却是独居老人的辛酸。
走过80多载人生,改婆婆对柴米油盐的生活已淡泊。没有抱怨,没有伤心,她说自己目前生活得挺好,啥都不缺。白天她可以到大树下与街坊们聊天,但是一到晚上,眼神不好就不出门了,也看不了电视,很早就睡了。有时夜深3、4点钟醒来,无眠熬至天亮,“我就想找人聊聊天”。
一市民想请保姆照料老人
建议年轻人再忙也得常回家看看父母
商报讯(记者胡建龙实习生唐益)热心市民李先生打来电话,表示他想出资请保姆照料安栏路的这两位老人,"如果老人能活到100岁,我出钱请人照顾他们都没问题"。
平时忙于工作的李先生很少看报纸,他表示,"看到这两位独居老人的报道完全出于偶然"。他说,读完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想一定要帮助他们,"希望报社能帮忙找个保姆,我来支付工资"。
据了解,李先生是一位生意人,今年38岁,家庭条件不错。他平时生意很忙,为人很低调,不愿透露更多的个人信息。他表示,"我打算每个月花1000元-2000元,请个保姆来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就算他们活到100岁,我也供养着。"如果报社能帮忙请到一个合适的保姆,他愿意支付工资,工资每隔半年支付一次。
李先生说,每个父母、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在身边,不单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他真诚地说:"就算我帮他们再多,也比不上其子女回家看一看,年轻人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父母。"
如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老人与子女分开住的现象较为普遍,空巢、独居老人渐多。高先生是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曾到过不少社区帮助老人做家务。他坦承,老人家很难沟通,照顾起来不容易,特别需要有耐心,"空巢老人独居时间长了,性格与行为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是照顾老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 上一篇:2016惊蛰将至宝宝养生吃什么好
- 下一篇:宝宝感冒吃肉会对身体不好吗感冒饮食注意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