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张俊彦凡人张俊彦生平简介
新逝家严,张公俊彦,生于1951年4月17日,卒于2019年正月17日。生于17,亡于17,神奇巧合,意属乃天。
张公出生时,老祖母颇爱,头首孙男,明珠一般,取以村上西寺为名,可后来叫着叫着,成了西娃,发音换转。
西娃八岁上学,娃还没当几天,便开始成人一样劳作,星期天做草、斫柴;假期收麦拾麦,又逢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困难,常饿着肚子干活,吃过野菜,谷糠也咽。
那时家庭人多,父母二人皆在南坊镇修筑土桥,一年四季,无袜衣烂,备受苦艰。虽说天资聪慧,辄因饥肠辘辘而难以发挥展现。学生娃也要给石泉背送矿石,置身跃进,钢铁大炼。树皮、玉米棒子芯、萝卜、油菜根都是可口食物,经管弟妹等大人活张公小人干,可谓茹苦含辛,磨砺不凡。
1962年,西娃以优异成绩考入水平完小,可上了一学期后,因上学要背馍,家庭无面,被迫辍学回家,那是1963年春天。
生不逢时,食难饱腹的13岁少年,开始为家出力助难,把家庭困难分担。他参加于生产的大军行列,流汗于地头田间,日挣工分七个,是个大半劳男。家里人多房陋,寝室拥挤不堪,常夹挤睡生产队饲养室炕头,图那,点热温暖。
父亲是一捏弄匠人,石匠、木匠活路凑合能干,西娃那时便跟随父亲,打下手拉锯解板,可因年少乏力跑线,屡屡遭父打骂斥责,每每流泪拉锯解板。
苍天有眼,峰回路转,因肚有文墨几点,西娃当上了记工员,时至64年。记工员不算官,可要印鉴,随取名俊彦。大名有后,升劳至八分,能分担家庭重担,也算七尺儿男。能劳能作,能担水磨面,肩膀虽嫩,大人活全能干。
67年,文化革命烈火点燃,张公俊彦又当上了保管员,村有剧团,又参加排练,唱戏表演,头角露显。队上水平筑桥,免费餐饭,跑去参加,仅干了一天,人家嫌小不要,又回家园。
捱至冬天,公社征兵,目测、体检、政治审验。体检那天,一举两得,背着打糠的背笼,既打糠又体检,图的是挣那十个工分,家里再多几分钱。
天遂人愿,顺利过关,临走之前,母亲要求陪她再睡一晚,可俊彦还是去了饲养室,图那星点集体温暖。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马车送行,红花胸前,可几个相好对近,要求糖烟。身无分文,无奈之间,六父慷慨,捐助五元,再借队上五元,十元小钱,几包火车牌香烟,聊表心意,去把军参。
虚岁17,风华少年,从未出过远门,今坐上汽车火车,张公俊彦,第一次抛头露脸。一身黄军装,带来高兴神气,从此有好衣穿,也能吃饱饭,决心暗暗,好好干。
新兵8151,55团,短时训练,领导赏识,让其当卫生员,这时是68年。组织重视人才,让他学习训练,张公当上了付班长,学会了战场急救、包扎固定,伤员运搬。张公立志,好好努力,为党奉献,从不想家,奋斗一天又一天。业务之余,又学修枪、修炮、修车,尽力向上向前。由于出身贫贱,异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一文钱,下发津贴,尽量积攒,汇家五十,也算当时一笔巨款。因为出色,成了共青团员,评上五好战士,荣誉证书寄到了五井老家,外加一把手工挂面。一转眼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那时决心很大,想当一名军官。
可人生坷坎,总难入愿,需要转业,另谋发展,还好分到长庆油田。71年,离开部队熔炉,来到长庆油田四十一团三营三连,职业卫生员。72年,汽车连成立驾驶员培训班,张俊彦抓时机学习,又成为驾驶员。73和74年,独立驾驶,老式解放车,号为24——92464,奔波往返,咸阳庆阳两地之间,行驶路程,日曾上千,月也过万。
长庆油田,一共十年,立家成业,参加会战,每每努力,可还是手头拮据,无术回天。77年,把妻接到农场,收麦拾麦,解决家里吃饭困难。
1983年,为了照顾二老家庭,调回史德商店。南京接车,途经武汉,又坐轮船辗转。为了家庭,人生下坡出现。商店企业不行,俊彦真不知该怎么办。东跑西奔,寻情钻眼,1987年调到礼泉县粮食局,又分派到下属劳动服务公司,开了辆大修后才能用的客货两用,又开始忙碌一天到晚。月薪70元,实难供一家人生活吃穿。无奈期间,另辟财源,栽植果树,家办商店。91年,一料苹果,卖钱一万,经济翻身,又建家园,拆除旧建,又购楼板,先盖平房,又换铁门,方使旧家新貌,总算五井村有了颜面。92年买摩托,解决交通不便;93年以后安排儿女工作,看人眉眼,下四低三。
94年,单位情况实属瘫痪,又调到县粮油厂,进入人生最难。工资没有,设法求生,围墙开一蜂窝煤厂,养家吃饭。还算幸运,没赔没赚。
95年,厂叫上班,开了辆五十零,加班加点,连续三年,评为先进模范。
99年间,老父下世,丧事又得操办,上老下小,重重困难。人生苦短,奋力不断,一步一沟,年年有坎,翻不完,迈不断,天天努力,时时向前,出力流汗,操心熬煎。
97年嫁女,2000年为儿完婚,跌跌绊绊,非同一般。继而外孙内孙降生,贤妻忙上加难,母亲已到古稀之年。无可奈何,不住礼泉,关门回到,五井家园。
真成农民,务树种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背着太阳从东山到西山。05年8月,老母归天,加层黑暗。庆幸天不绝人,好事又来跟前:工资能发百分之七十五,也算让俊彦成全。可儿女买断工龄,又有乌云翻卷。三生有幸,俊彦的苹果园,频频丰收,硕果累累,最多一料,卖了五万。
身翻账还,又出发向前,先置二手面包,又换北斗新车,也颇有脸面。
“想过去,看今天,一步努力一重天,看着山穷水尽无路走,奋搏柳暗花明又进前。我和妻务树种田不怕流血流汗,儿打工媳教学不畏险艰”,笔记本载记着张公俊彦的口头禅。好好务果,精心耕耘,县城买房,位于城市家园。2011年退休,终于可颐养天年。
可人生总是那么苦短,好日子来了,张公俊彦走了,一切都是那么陡然,仿佛一瞬间。
张公俊彦一生,长不长,短不短;说人生有命,富贵在天,可静思之余,总感人能胜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时候,只要坚持信念,便是蓝天白云,一个个艳阳高天。
留给子女,不是最好的金钱,而是不屈不挠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还有那高德垂范。
张公俊彦人走了,不再在人间;张公俊彦德望留下了,昭示儿孙永远向前向前向前。
2019年农历正月廿十四日
作者:袁炳纲,一九五五年生于昭陵镇坡北村,一九七二年参加教育工作,一直执教于坡北初小。一九九六年调原建陵教育组工作。二零一五年退休,小学高级教师。从小热爱文学,曾在陕西日报,咸阳报及秦都文艺刊物上发表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