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装修客厅乾隆会客厅里的稀罕物重华宫的
重华宫是紫禁城里一处很特殊的地方,由于是乾隆当皇子时的居所,在他登上大宝后,这里便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地位。皇上自然是要住在养心殿的,居于权力的中央,重华宫是远离核心的偏宫,但又是他早年的潜邸,于是乾隆便把它精心改造成了相对随意的会客厅。说是会客厅可一点都不假,重华宫经常用于皇帝以个人身份的活动,比如与妻子儿女一起的家宴,比如和近侍内臣的新年茶宴,再比如和那些少数民族领袖拉拢个人情感的私宴。前朝讲的更多是规矩,这里讲的更多是情感,或者说,养心殿是乾隆皇帝的,重华宫是弘历的。
作为宫殿,重华宫的等级无疑是比较低的,早年的称谓只是“乾西二所”,里面的环境陈设自然跟皇上的身份是完全不符的,要成为帝王家的会客厅,打乾隆登基伊始,便开始大兴土木、大搞装修,房子是不能拆了重盖了,但铺陈装饰一定要与养心殿看齐。从此,重华宫便有了很多稀罕物。
旧时的屋宇,最令古人头疼的肯定是采光的问题,尤其是宫殿,前出廊后出厦,纵深很大,糊上厚厚的窗户纸,虽说是坐北朝南,晴天的时候还可以,但偶遇阴天,屋里的能见度可就算瞎了。乾隆为了打造他的会客厅,不惜血本,用玻璃解决采光问题。要知道,玻璃在那会儿可绝对是非常罕见的,都是外国进口,而且数量非常有限,就连宫里也是不常见的,一般的后妃是想都不要想的,基本上就是皇上专用,而且即便是为了自己的会客厅,皇上也是用了十年时间才配上的。
根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二年,皇上下旨,“重华宫窗户上安玻璃窗户眼四块”。玻璃窗户眼,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了,其实就是碎玻璃。在乾隆的时候,玻璃极为稀有,即便是宫里,玻璃打碎了,也舍不得扔,都要收归到内务府的玻璃库中,把边角打磨得不再尖锐,留着备用。那么安玻璃窗户眼,其实就是在窗户上先糊上高丽纸,然后在高丽纸的中间镶上一块碎玻璃,类似于现在咱们常用的门镜,这在古人已经是非常难得的神奇享受了,你看就是皇上下狠心,最开始也就是装了4块而已。从乾隆二年开始,不断地安装玻璃窗户眼,然后又用整块玻璃替换玻璃窗户眼,直到乾隆十一年,重华宫的窗户才完全变成玻璃的。
白天的采光用了十年得以彻底改造,但晚上可就不好解决了,紫禁城里屋宇高大,进深又宽,没有大型的照明设备,根本满足不了皇上要读书写字的需求。乾隆为此也下了狠招,重华宫照养心殿例,挂羊角灯24盏。羊角灯为何物?就是形似羊角的蜡烛灯吗?这样的灯为什么又要下血本呢?估计很多人看到此处都会有此疑问,咱们就简单说说羊角灯的工艺,大家就可窥见一斑了。
所谓羊角灯,并非形似羊角,而是用羊角为原料制作的灯罩,工艺极其繁复。天热的羊角,要与萝卜丝同时用水煮,到一定程度后,趁着软化,便用一个楦子塞进去,使它膨胀得更大更薄,然后再同萝卜丝煮,软化时,再塞入一个更大的楦子,如此循环往复,不知多少遍,让一只羊角最终成为一座薄如蝉翼一般半透明的灯罩,真可谓巧夺天工。而重华宫所用的羊角灯可不是简单的羊角灯罩,而是以宫灯为主体,侧边挂上很多羊角灯的花灯。按档案记载,重华宫所用羊角灯为16盏葫芦花灯和8盏莲子花灯,那就是更为辉煌华丽了。
重华宫内宝物众多,如小仙楼窗,如紫檀大隔扇,再如翠云馆内整齐划一的黑漆描金家具,以及众多名家的绘画,据说为了让宫内铺陈风格一致,乾隆还专门调苏州织造安宁进京,到重华宫勘察后才让他为重华宫制作绣片,还一再下旨把自己的喜好流入到会客厅里的每一处,比如他要求安宁“其幔子、刷子、身子绣,帘身并幔子身俱用红缎绣做,帘刷子用绿缎绣做,均要五彩绣做。”像不像一位正在装修的家庭主妇,在精心打理着自家的客厅。重华宫作为皇帝的私人用所,虽是宫的身份,却又有着家的含义,它没有严肃紧张的森严等级,所有陈设可以脱离于宫殿的格局,更体现了乾隆内心中对于一个家庭会客厅最舒适的想象,内中的居室设计,在奢华的皇家气息中,充满了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