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之大器

黄骅客厅装修装潢公司电话黄骅社区里建起添

发表于:2025-04-21 11:39:05 来源:蓝莓资讯

旗袍是我国悠久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表现形式之一,其韵致风情表现出了华人女性贤淑、典雅的气质。在黄骅市骅西街道青年南大街社区,有这样一家旗袍工作室,墙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旗袍,让人不禁赞叹其精致,这里就是“添衣无缝”工作室。自去年8月份工作室成立以来,免费为居民缝补衣服、制作旗袍,让爱美的女士都能穿出“花样年华”。

钟爱传统手工里的东方韵味

走进“添衣无缝”工作室,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内,放着缝纫机、包缝机,裁剪衣服用的案板上整齐摆放着各种线、剪刀等量体裁衣的工具。墙上用衣架悬挂着一排不同颜色、花纹、款式的旗袍,散发着古典优雅的气息。旗袍上别着的小卡片上,记录着旗袍主人的名字、电话以及住址。

工作室里,贾荣娥正在拿着一卷软皮尺,仔细地为居民测量三围,沟通旗袍样式。“旗袍讲究线条美,与身体的贴合度高,所以尺寸要毫厘不差。”她是黄骅市青年南大街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是“添衣无缝”工作室的创办人。谈及创办工作室的初衷,贾荣娥说,想通过这样一个工作室,为居民做点接地气的事。她的想法得到了街道办领导的认可,在最短时间内装修出了这个工作室,并配置了缝纫机、包缝机等设备。

其实,贾荣娥一直以来都是旗袍钟爱者。年轻时,她就喜爱旗袍,但是当时穿旗袍的人很少,她便将这份喜爱藏在了心底。直到最近几年,旗袍逐渐普及开来,如今的贾荣娥几乎一年四季都穿旗袍。

随着对旗袍的喜爱日益加深,市面上出售的旗袍难以满足她的要求,她就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旗袍。“当时就是仿照着旗袍画样子,用剪刀照着样子裁好,再手工一点点缝制起来……”贾荣娥喜欢将旗袍搭配手工盘扣,盘扣技艺是和父辈老人学习的。首先,在丝绸上要刷4遍浆糊将其硬化,裁剪打条、缉缝、放入铜丝,经高温熨烫复合双面衬等多道工序盘条成型,再将这些制作好的盘条盘制成各种花型。

不同旗袍的样式要搭配不同的盘扣,有直扣、琵琶扣、蝴蝶扣、珍珠扣等。恰恰是这些浓缩了旗袍文化精华的手工盘扣,为贾荣娥制作的旗袍增色不少。她说,第一件旗袍做出来以后,自己十分满意。从那以后,她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更加钟爱于传统手工里的那抹东方韵味。

量身定制“有温度”的旗袍

“你看这件旗袍的样式如何?这个样式和颜色跟你的身材、气质比较搭,穿上以后应该会很好看。”每次社区居民来咨询定制旗袍时,贾荣娥都会非常耐心地帮助她们找到合适的、喜欢的旗袍样式。

“要做出一件好旗袍,首先要揣摩对方的身形和气质,根据其特点及要求设计,还要测量尺寸,然后进行设计、制版、盘扣……”贾荣娥说,做旗袍久了,她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做袍心得:恰到好处的收腰,精神干练的立领,古朴典雅的盘扣等,都能让居民穿出旗袍的韵味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添衣无缝”工作室被更多人知晓,贾荣娥的旗袍手艺也得到了更多居民的认可,很多人纷纷慕名而来,让她帮忙做旗袍。“我第一次看见贾主任穿旗袍时,就觉得太好看了,于是我也让她给我做了一件。没想到穿出去以后,好多人都咨询旗袍在哪里买的。”社区居民石传芬说,从工作室成立以来,自己已经做了十来件旗袍了,每件款式不同,都是贾秀娥精心为自己设计的。看着一件件免费制作的精美旗袍,石传芬除了高兴,心里还有满满的感动。

社区里像石传芬这样,到工作室免费做过旗袍的居民还有很多。每次,贾荣娥都会根据她们的个人气质,设计出不同样式的旗袍。一件件精美的旗袍穿在居民身上,不仅扮靓了她们的形象,更温暖了社区居民的心。

让古典美走进现代生活

在青年南大街社区流行起了旗袍风,很多居民都喜欢上了穿旗袍。她们穿的旗袍都是来自于“添衣无缝”工作室。

“添衣无缝”工作室有五六位固定的志愿工作者,自去年八月份工作室成立以来,她们就和贾荣娥一起在工作室里,从最初为社区居民缝补衣服、制作被罩,到后来为居民免费制作旗袍……每天都会有居民或带着衣服,或带着布料前来“光顾”,她们都会耐心及时地进行“接待”。到现在他们早已记不清已经缝制过多少件衣服,又制作过多少件旗袍,但是每个人都觉得自从来到工作室,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了。

今年夏天,“添衣无缝”工作室举行了一次旗袍义卖活动。很快,制作好的旗袍就售罄了。贾荣娥和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将义卖获得的近千元钱买来布料,给社区的孤寡老人制作衣服,将旗袍义卖爱心传递出去。

‘添衣无缝’工作室是骅西街道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社会志愿服务品牌之一。工作室的成立,既能让那些热爱手工的居民发挥自我价值,还在服务好居民的同时,搭建起了一条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黄骅市骅西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王晓悦表示。

“旗袍不分年龄,希望通过‘添衣无缝’工作室,让更多人能够穿上旗袍,穿出自信。让旗袍这一古典美真正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从小众走向大众,让更多人爱上旗袍,了解旗袍文化。”贾荣娥憧憬着。

(通讯员 高箐 冠达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家伟)

科研成果与传播杂志社

中外企业文化版面费

当代旅游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