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人养花别具匠心的白族私家花园
在被誉为“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的大理,花与白族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是当地白族人家真实的写照。清代白族诗人张辅受在《榆郡竹枝词》中曾赞叹:“ 苏菲百卉争先发,花福榆城占得多!”的确,大理不仅花多,而且花美,爱花、养花对于大理白族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喜好、一种情趣、一种审美,更是一种福气。
因为大理白族人有着爱花、养花的传统,所以当地白族私家花园较多。这些私家花园大多依托白族民居特有建筑风格,以白族人的审美情趣,或植木造林、或垒石为山,或借景筑园,将山林美景植于自家庭院之中。
园虽大小不一、形式各殊,但都能收四时之景于其间,集万千自然之趣于眼底。园中除叠石垒山、栽花培木外,有的还点缀以楹联、字画,在营造自然美的同时,也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些楹联、字画大多出自民间,内容或描绘风光、或借景说理、或歌咏闲适安乐的生活,其中不乏上佳之作。
在我国,园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大理地区白族私家花园始于何时就不得详知了。但从一些古诗文中我们可看出点端倪。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吴家看花》一诗中写道:“叶输城在碧江涯,城里园林爱种花。韦曲杜陵荒草满, 莫嫌践步人君家。”诗中所提“叶榆”为大理的古称,吴家花园应在大理城内,虽说不能确考其址,但由此可看出大理“城里园林爱种花”的习俗古已有之,大理白族私家花园的兴起应不晚于明代。时至今日,大理古城中仍可见到以姓氏冠名规模较大的花园,如“杨家花园”、“赵家花园”等。
今天,大理白族人家仍保持着养花的传统习俗,家居不论宽窄,都要种些花卉,少则十多盆,多则成百上千株。庭院宽敞的人家,主人都免不了按自己的喜好精心构造自家的花园。
一些有条件的人家还将自家的花园加以改造,辟为“花园茶室”之类的休闲场所,尽管规模不大,但其淡雅清心的环境、各具匠心的陈设依然吸引了许多游人。而像“杨家花园”“赵家花园”这类规模较大的花园则早已成为当地人休闲的理想之所。闲遐之时,与家人朋友到园中小聚,观花赏景之余,再品一品苍山甘泉沏的感通茶,确也赏心乐事、怡然自得。
“院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大理白族私家花园堪称白族人展现自然美、创造生活美 、陶冶心灵美的佳作。虽然它在许多方面尚不能与我国精典园林艺术相媲美,但它那“精而合宜、巧而得体”的结构安排,质朴、大方、典雅的艺术风格着实让人喜爱,从中我们不难领略白族人极强的审美能力和独到的艺术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