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里养狗好不好兴国新治一居一品熊家垴社
阳新县兴国镇熊家垴社区成立于1998年。25年弹指一挥间,这个社区在阳新的大怀抱中快速成长,如今正芳华正茂。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个曾经地质灾害频发,血吸虫泛滥,渺无人烟的水田湖泊地带,如今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湖北省充分就业社区,阳新县文明社区……
在“五共”思想指引下,熊家垴社区按照兴国镇党委的思路,提出努力打造“齐心、热心、安心、暖心、称心”的“五心”小区。
熊家垴上,“五心”花开红艳艳。
曾经的熊家垴,“一半农村一半城”,是阳新时代的记忆。 通讯员 供图
阳新繁华地,无缝“嵌入”社区服务
熊家垴社区,以白杨转盘为顶点,呈两个倒立的三角形状。
这个社区,是阳新县城区繁华的代表。
2015年,阳新首个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新光百货”落户光谷小区,国内外知名商品品牌汇集于此;
2019年,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城市广场”落地,深受群众喜爱。
新环家电、大润发超市、好又多超市等大型商贸中心陆续入驻。衣、食、住、行、娱……极大满足了阳新居民生活需求。这个阳新规模最大、最繁荣城市商圈,还提供了3000个就业岗位,充分带动了群众就业。
如今的熊家垴,处在阳新15分钟商圈核心地带。 通讯员 王燕飞 摄
熊家垴的发展,令社区干部刘明记忆深刻。2008年,她从武汉回到社区,“几年时间没回,居然连路都不认得了。”
那一年,阳新县城第一栋18层电梯房小区“鑫荣佳园”落成,这个“一半城市一半村”的城郊社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富豪春天、鑫荣佳园、金三角、光谷、锦华都城;步步高、梅苑、朝阳、迎宾花园、卢家湾……多个成型商业居民小区和分散型居民区与商贸大楼同步形成。
社区老人讲,这里的原住民只有40来户人家。伴随城市化进程,老居民因为拆迁搬走了。10年时间,4000余户新居民在此落户,人口达到了10913人。
这样一个人口集中,商贸服务业繁荣的社区,具有“四多”特点,即人口多、私房多、商铺多、纠纷多。作为辖区“娘家”,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社区服务和治理应如何嵌入?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把握“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路径方法 ,广泛深入发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治理。”熊家垴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丽芬说,最关键的就是一颗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真心”,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搭建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将社区变成服务群众的温馨港湾。
外化到行动上,就是嵌入齐心、热心、安心、暖心、称心“五心”服务。
党建引领,“五心”服务。 记者 田城 摄
齐心热心“并蒂莲”,赢得花开香满园
从乡村到城市,从分散杂居到融合聚居——25年的治理过程中,熊家垴社区干部深刻认识到:
“唯有心往一处想,力朝一处使,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如果把发展比喻成‘一盘棋’,那么必须依靠‘大合唱’才能落实”。
熊家垴社区审时度势,提出“齐心”观点,在每个小区,构建“社区大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把党组织建在一线、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以金三角小区为例,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通过多轮民意调查,甄选出 3名楼栋党小组组长、40名党员中心户。
43名骨干党员被充分激活。每个月,金三角小区都会有一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给6名社区党员、36名下沉党员下单“派活”,督促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实现楼栋自治。 通讯员 供图
依托小区网格党支部,搭建由业委会、楼栋议事会、评议会、监督委员会、治理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等构成的“1+6”议事协商组织。
目前,“1+6”组织实现了小区19座楼栋、42个单元全覆盖,凝聚力量议事办事,“组织居民管居民”。
今年来,围绕小区绿化、安保、卫生等居民身边的小事实事,金三角小区召开楼栋议事会、业主委员会10余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9条。
邻里守望山成玉,街坊相亲土变金。在“城市冷漠症”现象突出的今天,熊家垴社区把“热心”作为治理的关键词。
根据不同人员性格、特长、职业,熊家垴全面摸排各类社会资源,建立起“能人库”“资源库”,共摸排出律师、教师、水电工等专业特长居民80余人。
这些人,愿意付出,也舍得付出。
热心党员来了——仅8月份,退休党员张远红带领21名居民自发投工投劳140余个,参与更换小区消防管道100米、维修外墙5处、疏通排污管道60米,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热心群众来了——针对小区绿化破损问题,楼栋居民石教钻等15人自发出钱购买绿化树苗石楠树补栽121棵;
热心志愿者来了——暑期,“向日葵”志愿服务分队组织12名大学生为5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托管等服务;
热心企业来了——新环电器、好又多超市等企业积极参与小区共建,为小区积分超市捐助各类物资价值5万元……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充分发挥驻点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等各方力量,建立社企联盟互助机制,安排人员、资源、资金用于小区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效果明显。
调动多方面“热心”力量共治。 通讯员 供图
代入好机制,做实居民“自己管自己”
社区治理,“小公约”往往能够释放出治理的巨大作用。
按照“事项大家定、建设大家上、小区大家管”原则,熊家垴出台《居民公约》《文明卫生十不准行为规范》,督促大家共同遵守。
居民张某违反规定饲养宠物狗,影响环境卫生。经业委会上门做思想工作,张某主动放弃养狗,义务当起公约监督员。
今年来,小区业委会与居民谈心谈话30余人次,规范居民言行。
在积分制激励机制下,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积极性高了,200余名居民参与积分兑换,发放奖品300余件,一批“调解员”“监督员”“巡逻员”自发涌现。
先锋引领,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通讯员 供图
好人好事、先进典型上“红榜”;随意扔垃圾、乱搭乱建、踩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上“蓝榜”。
“金牌调解员”倪德金说,一些矛盾纠纷根本传不到社区干部耳朵去,居民自己就能消化。“一些上蓝榜的街坊,觉得给小区抹了黑,事后都积极改进。”
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丽芬打了个比方,如果把整个社区比喻成一个大池塘,那么各种自治机制就好比池塘的“自净系统”。这些机制的巧妙运用,让各种繁杂事务缠身的社区干部“安心”了很多,能够腾出手来谋划更多社区发展大事。
家,是永久的乡愁。熊家垴社区认为,社区一定是有温度的,既要有“小家”的真情,更有“大家”的温暖。
打造“暖心社区”很快摆上案头。
熊家垴的暖意,在帮扶单位、下沉党员干部、辖区企业、爱心商户、两新组织、热心居民之间时刻流淌:
这些人员加入由“红星”“向日葵”“绿水青山”“巾帼”“金点子”“天使”“社企联盟”七只队伍组成的“彩虹”志愿服务队,年复一年开展帮困扶弱、助老助残、爱心助教、治安巡逻、医疗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
熊家垴的暖意,在60多名“银龄先锋”身上流淌:
以张炳川、阮仕湖、张远红、石则明等为代表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争当宣传员、服务员、引导员,主动挑起社区治理的重担,为社区的天空涂抹出浓浓的“暖色调”;
熊家垴的暖意,在先进典型身上流淌:
“五星家庭”石千红、“好婆婆”张引娣、“好媳妇”石文玉、“好邻居”石教钻、“先锋志愿者”陈炜炜……好家风和正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在小区,学先进讲文明、传家风树美德被热议、热学。
民事民享,打造“称心”小区。
社区幸福,“大家”创造。 通讯员 供图
这几年,熊家垴社区颜值提升了,安全度高了,良好风尚成型了。记者了解到,该社区多个小区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中,群众对社区服务打了高分。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阳新县兴国镇党委书记吴坤说,社区治理千头万绪而又简单重复,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智慧和性子耐心,“如何推动实现群众最大限度自我治理,解答考卷,熊家垴社区做出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策划:阚华东
执行:钟梦婷 刘明
文字: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