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工业开关

养鸡养鸭养狗养乌龟养鸟女子莫名高热胸闷气

发表于:2024-11-14 17:34:14 来源:蓝莓资讯

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小动物:

养鸡养鸭养鹦鹉

养猫养狗养兔子

养龟养蟹养仓鼠......

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员?

你家中都养了些什么小动物呢?

大家千万注意了!

不管养什么动物

都要注意安全饲养,保持卫生!

否则,稍不注意

我们就可能会因此受伤入院......

女子养鸡鸭,染上鹦鹉热!

不久前,身体一向不错的耿女士突然出现了高烧、咳嗽、咳痰等症状,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但症状没有改善,到当地医院检查。

由于耿女士出现持续发热,胸闷气促,氧饱和度很低等危象,被建议转诊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经过初步检查,医生发现耿女士两肺病变,且右肺变白了,考虑“重症肺炎”,将其收入ICU。

经进一步询问患者家属,医生了解到耿女士平日里很喜欢在家里饲养鸡鸭,怀疑她感染了“鹦鹉热”!

“在农村,虫虫草草多,养鸡养鸭不费粮,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宰个鸡杀只鸭就有了主菜。”

果不其然!通过相关检查,耿女士的确是患上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随即,医生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很快,耿女士脱离了生命危险并出院。

究竟什么是“鹦鹉热”?它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人感染后又有何症状?平日里该如何预防?

今天,小编带你系统地了解“鹦鹉热”,进而避免“鹦鹉热”感染。

“鹦鹉热”是啥?

“鹦鹉热”又称为鹦鹉病、鸟疫、饲鸟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与鸟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传染源有哪些?

▪主要传染源为受感染的鸟类(病鸟或外观健康的鸟),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

▪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

▪“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在初发患者死亡前的48h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可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传播途径有哪些?

▪呼吸道传播

因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而经呼吸道感染。

这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

▪接触传播

经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受染鸟类及其排泄物而感染。

这多发生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或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也可感染。

感染后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以畏寒、发热、头痛及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颈及背部肌痛显著。

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如何预防?

1.不与病鸟病禽接触。

2.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宠物鸟、鸡鸭等家禽,切勿购买来历不明的宠物鸟、家禽等。

3.若家中饲养多只宠物鸟,尽量将鸟笼分散摆放,给它们充足的空间,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避免将鸟类放置在狭窄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

4.注意保持饲养鸟禽、家禽的环境卫生,如清洁鸟笼、鸡舍、鸭舍或处理鸟禽的粪便时,需戴上手套和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对沾有鸟禽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彻底消毒。

5.接触鸟禽、家禽后要彻底洗净双手。

6.食用鸡、鸭等家禽时要彻底煮熟。

7.经常接触鸟与禽类的人群平时应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8.发现宠物鸟有异常情况,应尽快将带病鸟带到兽医处治疗,必要时将病畜进行隔离。

中国住宅设施杂志社官网

福建茶叶期刊官网

财讯编辑部

中国文艺家杂志

消防界

工程技术杂志

现代盐化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