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鸭养狗养乌龟养鸟女子莫名高热胸闷气
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小动物:
养鸡养鸭养鹦鹉
养猫养狗养兔子
养龟养蟹养仓鼠......
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员?
你家中都养了些什么小动物呢?
大家千万注意了!
不管养什么动物
都要注意安全饲养,保持卫生!
否则,稍不注意
我们就可能会因此受伤入院......
女子养鸡鸭,染上鹦鹉热!
不久前,身体一向不错的耿女士突然出现了高烧、咳嗽、咳痰等症状,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但症状没有改善,到当地医院检查。
由于耿女士出现持续发热,胸闷气促,氧饱和度很低等危象,被建议转诊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经过初步检查,医生发现耿女士两肺病变,且右肺变白了,考虑“重症肺炎”,将其收入ICU。
经进一步询问患者家属,医生了解到耿女士平日里很喜欢在家里饲养鸡鸭,怀疑她感染了“鹦鹉热”!
“在农村,虫虫草草多,养鸡养鸭不费粮,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宰个鸡杀只鸭就有了主菜。”
果不其然!通过相关检查,耿女士的确是患上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随即,医生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很快,耿女士脱离了生命危险并出院。
究竟什么是“鹦鹉热”?它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人感染后又有何症状?平日里该如何预防?
今天,小编带你系统地了解“鹦鹉热”,进而避免“鹦鹉热”感染。
“鹦鹉热”是啥?
“鹦鹉热”又称为鹦鹉病、鸟疫、饲鸟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与鸟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传染源有哪些?
▪主要传染源为受感染的鸟类(病鸟或外观健康的鸟),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
▪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
▪“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在初发患者死亡前的48h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可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传播途径有哪些?
▪呼吸道传播
因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而经呼吸道感染。
这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
▪接触传播
经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受染鸟类及其排泄物而感染。
这多发生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或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也可感染。
感染后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以畏寒、发热、头痛及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颈及背部肌痛显著。
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如何预防?
1.不与病鸟病禽接触。
2.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宠物鸟、鸡鸭等家禽,切勿购买来历不明的宠物鸟、家禽等。
3.若家中饲养多只宠物鸟,尽量将鸟笼分散摆放,给它们充足的空间,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避免将鸟类放置在狭窄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
4.注意保持饲养鸟禽、家禽的环境卫生,如清洁鸟笼、鸡舍、鸭舍或处理鸟禽的粪便时,需戴上手套和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对沾有鸟禽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彻底消毒。
5.接触鸟禽、家禽后要彻底洗净双手。
6.食用鸡、鸭等家禽时要彻底煮熟。
7.经常接触鸟与禽类的人群平时应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8.发现宠物鸟有异常情况,应尽快将带病鸟带到兽医处治疗,必要时将病畜进行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