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兔也养狗下海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年月,机关干部脱离原工作岗位自己去经商,叫“下海”。他是县里第一个“下海人”,自然也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下海人”首次下海,没有经验,只能在附近山上折腾。折腾来折腾去,折腾出一段人生故事。
养鸡、养兔、养狗,办实体
下海人前半生在机关工作,起草文件,给领导写汇报材料,生活方式属于白领式干部。由于性格耿直,总是与领导要求格格不入,于是,机关有了下海指标,领导首先想到的是他。
下海和不下海,在生活风格上大相庭径。下海人从第一天下海,就规划自己的人生,绝不能虚度年华,要在下海的事业中,做出样子,捞起大鱼,不能辜负领导的良苦用心。
下海人首先在市场上买来二百只雏鸡,期望秋天鸡肥蛋大;又买来一百只小兔,希望小兔变大兔,大兔生小兔,壮大养殖产业链;随后又养了两只小狗,为壮大产业保驾护航。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下海人打起仗却没粮草,无奈,在山上临时将就。小鸡成群,满山遍野,顽皮的孩童玩起抓小鸡游戏,你抓我也抓,抓来抓去,小鸡少了,年底时,母鸡没了,只剩下几只大公鸡。下海人为了留住仅有的几只公鸡,特意为公鸡建了一个不大的鸡舍,鸡舍有门,晚上关好门,鸡出不来,黄鼠狼也进不去。建好鸡舍建兔窝,因兔窝建的晚,许多小兔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有了鸡舍,有了兔窝,还没狗窝,下海人因地制宜,在半山坡挖狗窝,一切准备就绪,新年的脚步也近了。腊月三十,下海人一个人在山上折腾,几位同事来山上看望下海人。一孔原始的小土窑洞,容不下同事们站立,只好在院里叙旧望新。土窑洞外有三十平方大小的一个院子,没有围墙,院边栽一木杆。下海人刚贴上春联,属于独联:鸡有门、兔有门、狗有门,唯吾无门。有同事开玩笑说,独联不好,我再给你写下联。同事们帮忙,又栽一木杆,贴上下联:鸡为公、兔为公、狗为公,我也为公。大家看后,哈哈一笑,随即也增添了新春快乐气氛。
挖山、挖洞、挖墓,建场地
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下海人过了年就开始挖山、挖洞、挖墓,建场地。挖山是为了建养殖场,挖洞是为了进城方便,挖墓是无意间在挖山过程中挖出无主人墓穴,有厚厚的棺材板,里边居然还有精致的古代铜镜。下海人将尸骨另移他山,将厚棺材板取出,当成自己临时休息的床板,将精致的铜镜挂在土窑洞里,逢人便炫耀一下。下海人日复一日,挖山不止。手掌上全部长出厚厚的死肉茧子,过路人看到下海人这双手,无一不惊叹下海人的愚公毅力。
下海人日日在山上挖土,时间久了,土堆在山边滚落到山底。山底土窑洞里住着人,下海人隔三差五弄的土块滚落下来,山下人很是不满,几次上山与下海人交涉,下海人依旧挖山不止,终于有一天,山下几个年轻小伙上山,狠狠殴打了下海人。下海人受伤住院,反思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土块是自己掉下去的,何况又没伤到人,凭啥自己就被打成这样。难道自己下海走错路了吗?唉,无论如何,以后要小心才是,土堆边上要堆实,不能让土块掉落山底。
好人、好运、好命,捞大鱼
下海人挖山久了,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他挖过的山就成了他的。那些年正好遇到房产开发,整个一座山头,开发商经过讨价还价,给下海人70万现金,两套单元楼。在外人看来,下海人这是好人、好运、好命,捞到大鱼。对下海人来说,一般般。为啥?因为下海人独创天下,早已游离家外,有家和无家一样。开发兑现的钱,下海人让妻子掌握,兑现的两套单元楼正好让两个儿子住。开发后,鸡没了,兔没了,狗也没了,假如是普通人,该过清闲日子了,可下海人依旧在大山深处继续寻找开发项目,准备下一步实施更艰巨的创业。
种地、种粮、种菜,度晚年
大山深处有一片山坡地,山沟下是水渠,每当山洪爆发,这里一片狼藉。下海人决心在这里打坝,挡住洪水去路,然后栽上柳树。山坡地种玉米、黄豆、江豆等,稍平一些的地种西红柿、茄子、辣椒、大白菜等。
下海人在大山深处挖自己休息的小土窑洞,很小的土炕,很脏的铺盖,极像原始人那种生活。偶尔有人踏至门前,先是吓一跳,随后发现下海人是很有文化的人。因为“下海”,改变了人生。
日复一日,人们都觉得下海人是一个怪人。村里有一头牛下了牛犊,老牛当天死了,小牛犊要吃奶才能活。下海人得知小牛犊要送人,特意去村里带回小牛犊,在县城订羊奶,每天给小牛犊喝五斤羊奶。小牛犊满月那天突然得病死掉了,下海人伤心落泪将小牛犊埋在自己的菜园里。
又是一个新春,人们不再有下海人的信息。一排排柳树茁壮成长,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据说,下海人在新春前病死在自己挖的小土窑洞里了,寿龄八十四岁。
隰县税务局退休干部
临汾市作协会员 石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