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养出优越感养狗爽一直养狗一直爽看了这
《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原先是在美国成人动画Adult Swim播放的,看似随便又无厘头的一部动画,凭着其丰富的意涵而爆红。哲学、社会学、时事、爱情、亲情,《瑞克和莫蒂》几乎涉猎了人性所有的议题。
《瑞克和莫蒂》是以经典科幻电影《回到末来》(Back to future)为灵感创作的。剧情开展很简单,天才科学家Rick在失踪多年后回到女儿Beth身边,并在她家裡建了个神秘实验室,一边酗酒一边带正值青春期的孙子Morty在不同次元的宇宙冒险。
《瑞克和莫蒂》裡有一集的剧情是这样:瑞克家裡的狗狗意外获得增强智力的装置后,向曾经欺负过牠的人类复仇,并逐步扭转「宠物狗」与「人类」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差一点点就接管人类世界了(第一季第二集,〈Lawnmower Dog〉)。
如果人类真的变成狗奴,世界会怎样?你有想过吗?整天自嘲是「猫奴」与「狗奴」的我们,如果有一天真的变成它们的奴隶,生活会如何?
《瑞克和莫蒂》的这集为我们做了个很好的示范。首先,我们大概会被取一个莫名其妙的名称,接着要切除睾丸及其他生殖器官,还会有一个刚好够你转身的笼子。我们的生活差不多就这样子了,大概还会被拉去散步、游泳啊什么的。在街上散步时主人遇到朋友要停下来,你仰头看着那样怪里怪气的狗狗一边摸你的头一边说:「你看你啊,多幸福!不愁吃穿、不用缴房租、不用念书上班,每天在这卖萌就有吃有喝、有人对你好了。」你主人也回他说「对啊我下辈子也想做个人,不想做狗了。」
刚刚那些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假若你生来不幸,落入奇怪主人手上,你的下场大概会是被绑在的某一支柱子上,撒尿撒错位置,就被逼得把自己的大小便舔干净。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现代社会人类和宠物的角度互换,世界会怎样?没有想过就赶快想一下,起码你还有自由来思考及讨论一下未来。那些受人类主宰的物种,恐怕就没那么幸运可以想了。
当上帝的感觉很爽!美国罗格斯大学法律系教授Gary Francione和Anna Charlton教授,曾经发表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养宠物本质上就是不道德的」(Why keeping a pet is fundamentally unethical)。他们以古时的奴隶制作类比,提出现代社会反对动产奴隶制(chattel slavery)是由于作为奴隶的「人」不再被视一个道德上重要的「人」,其主体性及能动性大大缩减,而饲养动物本质上是同理的。
即便主人是善待动物并且非常有爱心的人,但事实是:主人可以选择饲养或抛弃一只宠物,但宠物却没有选择的自由。最坏的情况是,宠物被动接受了人类的喂养,开始变得依赖人类,逐渐失去动物独自生存的本能。人们会批评直升机家长过分介入及干预子女的生活,却对饲养宠物这回事乐此不疲。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否定奴隶制或是直升机家长的同时,却又想要饲养宠物呢?或许就像瑞克在剧裡所说的:我以为人之所以养狗,就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优越。
瑞克所说的「感觉更优越」,确切一点来解释,是一种人类认为自己比其他物种更高等的优越感。我们通过「饲养宠物」这个行为,在人类社会合理地展示自己的控制权,我们甚至可以帮宠物决定什么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没错,人类的确可以通过各类研究及观察瞭解更多宠物的行为,但当中又有多少是人类的主观投射呢?
生物伦理学家Jessica Pierce在《学会爱你的宠物伴侣》(Run, Spot, Run: The Ethics of Keeping Pets)一书中提到,人的善意很可能做了坏事,像是我们回家喜欢抱自己的狗,但狗根本不喜欢拥抱这种方式。
Jessica Pierce开始怀疑养宠物的道德,是源于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提到,金鱼其实不像我们所理解的什么7秒记忆那么愚笨,事实上金鱼拥有足够的智商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为自己只能在玻璃鱼缸裡打转而感到无聊。
你现在知道更多动物的心声了。可是,当上帝的感觉实在太爽了!人类没办法实现、或是在现实生活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可以藉由成为动物的「主宰」来实现。我们没办法强迫你爸和异族交配,让你变成溷血美女或帅哥;但我们可以强逼狗隻交配,通过选择性孕育产出你喜欢的模样。英国电视台BBC的记录片《纯种狗的悲哀》(Pedigree Dogs Exposed),刚播出便惹来连番讨论。节目揭示世上近9成的狗种,都由人类于近百年来改造而成。
八哥脸上的皱摺很可爱吧?当然可爱啊,因为这是人工产物。节目披露八哥犬原来脸上是没有皱摺的,后来经历人类近百年的强逼交配及改造,终于变成现在的模样了。而且八哥犬脸上的皱摺恰恰是暗藏污垢的地方,是狗狗患上皮肤病的主因。呼吸道短小的牠们,也很容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
可能有人会说,改造动物可不是我的错,我无法改变这事实,只可以好好对待牠们。是的,你所指的好好对待是让牠们在你去上班上学时独自忍受孤独、在你伤心失意时当你的聆听者吗?我们没办法让另一个人24小时守候我们,起码现代的法律底线之下,我们不可以把人类困在斗室之中任你鱼肉。但宠物可以。
宠物、动物,还是食物?在2017年,香港发生元朗狗肉事件──有动保人士在网路上放一幅没有头及四肢的动物尸体照片,怀疑元朗一间餐厅公然卖狗肉。事件在网路上广传,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心裡都只一个疑问:为什么吃羊可以,吃狗却不行?
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大概可分为四类:
掠食者与猎物
畜牧
主人与宠物
文化象徵
到目前为止,有些动物还依然停留在「猎物」的角色,餐桌上以「野味」作招揽的美食便是一例。有些动物则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赋以不同的文化意涵:比如猫在古埃及被赋予各种神性、蛇在中国文化裡可以是吉祥的象徵(如西晋文人傅玄曾撰《灵蛇铭》)也可以是妖怪的形象(如着名经典《聊斋志异》就有许多例子)。当然,在人类主宰的现代社会,所有动物都难逃成为佳餚的命运。我们与大部份动物的关系,与《牧场物语》裡的畜牧业无异。畜牧者细心照顾培养感情,再载到屠宰场,烹调后把牠大口吃掉。只是在资本主义的产业分工底下,我们是细心照顾的那位,还是把牠大口吃掉的那个。
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的教授Melanie Joy,曾出版《盲目的肉食主义:我们爱狗却吃猪、穿牛皮?》(Why We Love Dogs, Eat Pigs, and Wear Cows: An Introduction to Carnism)一书,阐明「肉食主义」这个被过度合理化的权威价值观,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重申我们餐桌上的美食是活生生的生命,并有可能在现代食品畜牧製造的过程中,被严重的虐待。
法国哲学家Montaigne在其篇章〈论食人部落〉中写道,「所有人都将不符合自己习惯的事称为野蛮」。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的心态,大抵是人类的共性,古有君子远庖厨,今有动物保育。但我们只看见人们虐狗的惨况,却没听见猪隻被赶入宰场的哀嚎。在产业的分工底下,我们可以选择不去瞭解不想知道的,却不等于我们道德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