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养猫怎么过冬室外蜂群越冬期管理措施
蜂群任何时期的管理,都应根据各时期,蜂群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蜂群越冬期最大的变化是外界的温度,一般,根据温度变化将蜂群越冬期分为越冬前期、越冬中期和越冬后期。
一、蜂群越冬期环境特点
1、外部环境特点
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以渭北高原气候特点为例,在越冬期外界蜜粉源消失,温度越来越低,越冬前期外界日最高平均温度大约在10℃左右,越冬中期外界日最高平均温度在0℃左右,越冬后期外界日最高平均温度在-5℃以下,蜂群出巢空飞越来越少,越冬中后期基本消失。
2、内部环境特点
随着外界温度越来越低,蜂群结团越来越紧促,蜂团的内外温度并不随外界温度变化,基本保持恒定,蜜蜂处于半蛰伏状态,蜂团外围蜜蜂处于半冻僵状态。
二、蜂群越冬期管理的主要任务
蜂群室外越冬,提供蜂群适当的低温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和黑暗、安静环境,避免打扰,尽可能的减少蜂群活动和贮蜜消耗,保持越冬蜂生理青春期进入春季恢复期。
三、室外越冬蜂群的管理措施
1、温度调节
保温。保温是蜂群越冬的重点工作,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准备好保温用品,随温度下降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详细保温措施参看前文保温程序及保温方法)。应坚持保温程度宁冷勿热,保温幅度不宜大,保温工作宁简勿繁的原则。让蜂群尽早进入低温期,有利于蜂群结团质量,降低蜂群活动量,保存蜂群实力。
温度调控。第一,蜂群越冬前期温度调控。此期外界日最高气温10℃左右,高于蜂群结团外围温度(5~8℃),如果发现蜜蜂巢门扇风、聚集等情况,应适当的降低保温措施,开大巢门,甚至开启通风口,提高冻蜂力度;第二,蜂群越冬中期温度调控。用1根胶管一头轻轻插入箱内,一头放在耳边,也可使用医用听诊器紧贴蜂箱前板。如果听到“呼呼”声,说明巢温高了;听到“刷刷”声,说明巢温冷了;
听到“嗡嗡”声,说明巢温正常。可采取暂时撤除或增加箱外保温物,开大或缩小巢门的方式调节巢内温度。第三,蜂群越冬后期,此期是一年中外界温度最低的时期,应缩小巢门,降低蜂群能量代谢和新陈代谢(蜂群处于半蛰伏状态下,即使空气中碳酸含量达到9%,氧气含量接近5%,蜜蜂照样安全生存)。
小结:根据实验,2脾的蜂群,在-12℃下,不做任何保温措施,连续3天不会有蜜蜂冻死,4脾蜂,在-19℃下,不做任何保温措施,连续3天不会有蜜蜂冻死,因此,蜂群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只要贮蜜充足,人工适当辅助保温即可。
2、遮阴
在蜂群的越冬期内,都应在蜂箱巢门前遮阴,防止在低温晴暖天气蜜蜂外出空飞冻死。即使低温下蜜蜂不出巢,受光线刺激,也会使蜂团松散,引起代谢增强,贮蜜消耗增多。蜂箱巢门前可用草帘,深色布块、木板,瓦片等物遮阴。
3、通气
清除蜂尸。蜂群在越冬期,非适龄越冬蜂或其他原因导致一些蜜蜂死亡,夹杂蜡屑堆积在箱底或巢门附近,影响巢内通气,因此,应每隔十天或半个月,用铁丝钩从巢门钩出杂物。钩的过程动作要轻,避免惊扰蜜蜂。掏死蜂时,巢门已冻结,如果巢门附近的蜂尸已经冻实,而箱内的死蜂没有冻实,表明巢内温度正常;如果巢内的死蜂冻实,说明巢内的温度偏低;越冬中后期,巢门没有冻,则巢内温度偏高。
清除积雪。在下雪后,应及时清除巢门附近及遮挡物上的积雪,避免堵塞蜂群通风道,防止雪融化水后流入箱内,降低巢内温度;及时清理大盖及蜂箱周围的积雪,避免浸湿保温物。
4、防震动和骚扰
防震动。蜂团的外围蜜蜂处于半冻僵状态,任何震动、惊扰都可能导致蜜蜂脱离蜂团,难以返回蜂团而冻死,因此,在越冬期,尤其是越冬中后期,保持蜂群安静,不搬动蜂群,蜂群操作动作轻,不惊扰蜂群。
防骚扰。冬季,外界草干枯,地面结冻,散养家禽觅食困难,在蜂场附近如果饲养家禽的,应隔离饲养,避免对蜂群造成骚扰。
5、防鼠害
一般,标准的蜂箱,巢门的高度7mm左右,成年鼠很难进入,冬季幼鼠较少,只要蜂箱本身完整,没有残破,鼠害威胁较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养家猫,能有效的常年防止鼠害。
结束语:在蜂群越冬期前,培养大量的越冬适龄蜂,贮蜜充足,调整平群等充分准备后,越冬期蜂群的的管理重点就是温度调控、通气、遮阴等工作。如果越冬期出现缺蜜等情况,即使采取补救工作也得不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