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雪橇世界杯颁奖相约北京国际雪橇联
11月21日晚,随着团体接力项目的颁奖仪式结束,“相约北京”2021/2022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正式落幕。本次比赛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杯级别雪橇赛事,也是国际雪橇联合会2011/2022赛季的第一站世界杯比赛。
最终,德国队的托尼·埃格特/萨沙·贝内肯获得男子双人雪橇项目的冠军;德国队的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和奥地利队的玛德琳·埃格勒分别摘得男子单人雪橇和女子单人雪橇的金牌;团体接力项目的冠军则由奥地利队获得。本站比赛对于年轻的中国雪橇队而言意义非凡。11月20日,范铎耀在男子单人雪橇项目上完成了中国运动员在雪橇世界杯正赛上的首秀;11月21日,中国的冬奥健儿便再次登上了团体接力赛的赛道,并取得第9名的好成绩。
中国队运动员范铎耀在团体接力比赛中 摄影:李木子
自10月5日起,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连续举行了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雪车和钢架雪车计时赛、雪橇国际训练周和雪橇世界杯。作为场馆所举行的系列测试赛中的收官战以及冬奥赛季的第一站雪橇世界杯比赛,本次比赛受到广泛关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场馆运行团队按照“应测尽测,能测尽测”的工作要求进行测试演练,在赛事的各个领域都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参与比赛的运动员、教练辅助人员以及观众都从自身角度表达了对赛事组织工作的肯定。
“这条赛道充满挑战,组织工作很棒”
在雪橇世界杯的赛后混采区,乃至整个雪车、钢架雪车、雪橇测试赛期间的赛后混采区,“赛道充满挑战,组织工作很棒”这两点都是最常被提起的。
女子单人雪橇项目颁奖仪式 摄影:段学锋
“雪游龙”的赛道难度大,已经成为运动员们的共识。获得男子单人雪橇冠军的约翰内斯·路德维希表示:“在这条赛道上滑行非常有趣。这条赛道对每一名运动员而言都充满挑战,我们需要精确地掌握滑行的路线。我今天的表现和运气都很好,优势比较明显,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希望明年2月可以重新回到这个赛场,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比赛,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完成中国运动员雪橇世界杯正赛首秀的范铎耀则表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就是世界上最棒的雪橇场馆。”
在男子双人雪橇中摘得铜牌的拉脱维亚运动员安德里斯·西克斯和尤里斯·西克斯对赛事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此前多次来中国,每次的体验都特别好。这条赛道验证时我们就来体验过。这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各类帮助。这里的防疫措施也令我们感到很安全,场馆和酒店的防疫措施都很到位。”
“兴奋、期待、激动”
11月20日晚,来自延庆区冬奥文化示范社区——百泉街道振兴北社区的市民沈卫燕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观众区,顺利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等待雪橇世界杯男子单人雪橇比赛的开始。当天晚上,延庆赛区组织300名观众走进“雪游龙”观赛。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进‘雪游龙’,也是第一次现场观看雪橇比赛,(我感觉)兴奋、期待、激动。” 沈卫燕说。看着运动员从自己身前不远处的赛道上疾驰而下,作为观众的沈卫燕也觉得热血沸腾,“比赛的确很精彩。”
观众现场观赛 摄影:夏浩然
观众彭思思说:“今天非常激动能到现场观看这么激烈的比赛。现场组织非常到位,疫情防控做得都很好。我感到特别荣幸,会以东道主的身份欢迎大家来我们延庆看比赛。”
观众郝安娜则表示:“作为东道主,我们一定要文明观赛,享受比赛的精彩,也展现延庆乡亲的风采。”
当日的男子单人雪橇比赛是2021年下半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首场有观众观赛的测试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观众进场需要出示北京健康宝绿码和国务院大数据行程卡绿码。在完成测温之后,观众通过专门的进场流线步行进入观赛区域,与场馆工作人员、运动员等其他群体空间不接触、流线不交叉。此外,在场馆的检票口、观众看台、取暖区等观众易聚集区域,场馆运行团队均设置了防疫物资摆放台,以便观众随时领取必要的防疫物资。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70余名赛事服务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测试赛的赛事运行和保障工作。志愿者们在票检区、信息亭、观众步行流线等各个区域为观众提供服务,全力做好秩序维护、检票验票、信息咨询、防疫要求提示等志愿服务工作,为本次测试赛保驾护航。
团体接力项目颁奖仪式 摄影:段学锋
随着本站雪橇世界杯的落幕,延庆赛区的各项测试赛均已结束。据了解,延庆赛区将全面开展复盘总结工作,查找问题漏洞,总结工作经验,逐项改进完善,以进一步提升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时各领域组织工作水平。
图文转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