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个老人争一个床位
74个老人“争”一个床位
昨日,南山石牛园老年公寓,没有老人入住令老板心灰意冷。
去年底,我市老龄人口占总人口16%,继京津沪之后,成为第六个迈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来自市民政局的统计,我市平均74名老人才有一个养老床位,20万老人急需养老服务。
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政府极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弥补先前投入不足。现实却是,全市目前142家民办养老院一半在喊亏。在至少20亿元的产业“蛋糕”面前,社会资本仍在观望。
两家养老院冷热两重天
昨日午饭后,96岁的杨明章老人,躺在南山养老院的床上,伸出右手与护工何山超掰起手腕。
“老爷子,你好厉害。”在老人发力瞬间,何山超手臂倒下了,有意认输。牙齿全掉的杨明章“胜利”后,露出孩子般地微笑。前年,轻度痴呆的杨明章,与保姆搞不好关系,被女儿送到敬老院时,在地上打滚,嚷着要回家。
如今,杨明章和其他100多位老人一样,适应并喜欢上这里。老人们在养老院里,别有一番热闹:打麻将,聊天,看电视……
2007年3月,蒋仙乙租用一单位的闲置房子,投入90多万元,兴办起这家养老院。160个床位,常年入住率都在80%以上。
“老人愿来,关键是环境和服务。”蒋仙乙说,先期投入后,又陆续投入200万元,用于房屋装修、购买家具、消防设置完善等改善环境,老人们可拎包入住。同时,还聘请了20多名护工,老人可享受到在三甲医院同等的护理。
“三年盈利有100万元。”蒋仙乙毫不掩饰地说,入住超过80人,敬老院就能盈利。
走出南山敬老院,朝南山植物园方向上行5公里,记者看到石牛园老年公寓的情况,却大相径庭。老板王女士一脸愁容地坐在门口,她已没有信心办下去了。
去年11月,她以一年2万元的租金租下房子,再用6万元装修,搞起养老院。王说,养老院30个床位,只要入住10人,就能盈亏平衡。然而到昨天,还没有一位老人入住。经营差,她也请不起护工。“每周前来问询的有四五起,但看后都离开了。”她说,打算改行做农家乐。
24日,在市人大就养老服务工作举行的座谈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永武介绍,全市登记在册的142家民办养老机构,一半处在亏损状态,只有三成盈利。
面对20亿元产业资本却犹豫
市场需求狭窄导致亏损?其实不然。王永武介绍说,截至去年底,全市有老人513万。我市国办加上民办共有1262养老机构,提供床位68464张。9个区县没有县级社会福利院,3个区县社会福利院床位不到50张。平均74名老人,才有一个养老床位。因政府投入不足,养老机构的床位仅为社会需求的三分之一。还有20万以上老人急需养老服务。
市老龄办做过测算。一位老人到敬老院,每月平均花费是700元,一年是8400元。全市养老服务业产业“蛋糕”至少在20亿元以上。
蒋仙乙是南岸养老协会的负责人,也是全市最早一批经营民办养老院的个人。他说,为一名老人提供养护,一月纯利润在100~200元。以此测算,一年20亿元“蛋糕”中纯含金量,在4000万元左右。
重庆进入老龄社会后,老人数量还在增加。望着诱人的“蛋糕”,资本雄厚的企业却不愿涉水。
购地办院10年难收回成本
蒋仙乙说,亏损的民办养老院,普遍是三五十个床位的中小型养老院。入住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是环境和服务质量水平不高。
- 上一篇:2周宝宝吃奶喘粗气宝宝呼吸异常的危害
- 下一篇:7个月宝宝需要哪些营养辅食种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