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和魏忠贤的倒台都有哪些关系呢
明朝的灭亡和魏忠贤的倒台都有哪些关系呢?
魏忠贤是鼎鼎大名的奸臣,崇祯17年,崇祯逃到了煤山,在一棵树上吊死了,结束了他的一生,它的内侍感叹,如果魏忠贤活着,那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魏忠贤的由来
一个被大家认为的一个奸佞之臣,为何有如此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去揭开这段历史面纱,作为明朝的高档领导干部,从一个没有后台,手无缚鸡之力的小青年,最终成为大明朝独揽大权的统治者,这个传奇本来就十分励志,魏忠贤原本应叫小李子,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每天都在街上晃荡,虽然不务正业,但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他对于骑马射箭特别在行,后来他迷上了赌博,欠下了高额赌债,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更加雪上加霜,魏忠贤十分自责,于是挥刀自宫进宫做了太监,从此走上了太监的道路。
事实证明,魏忠贤的这个选择并没有错,由于他能言善道,擅长巴结上司,因此提拔是必须的,当时魏忠贤服务的对象是客氏,由于他平时极尽能力地在客氏面前表现,为主子分忧,所以很受客氏喜爱,后来,客氏成为了朱由校的奶妈,老魏就凭着这层关系,接近了朱由校,后来更是获得喜爱,得以重用,被安排到了司礼监任职。
为抗金出力
要知道魏忠贤从小家里穷,没有上过私塾,大字不识一个,是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司礼监的,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向上爬,更是在夺权之后,培植自己的党羽,把不服自己的人都一一铲除,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一个街头小巷的小角色,到执掌全国大权的大宦官,不得不说,他的才干,常人不能比,尽管他做了许多坏事,残害忠良,欺压百姓,这些都不可否认,但是他的能力很强,所做的好事也不少,魏忠贤在朝阶段,朝堂之上没有人敢犯上,朝廷税收很是充裕,就连身处东北的大金,也是得不到便宜。
魏忠贤为什么就变成了遗臭万年的佞臣了呢?这就要看谁给老魏打上这样的标签,当时老魏的对立面,是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官僚,也就是东林党人,当时老魏得罪了他们,这些舆论造势的学者,他们就把老魏为朝廷所做的一切都抹黑了,光写了它的坏处,万历帝在位的时候有30多年都是不管朝政的,每天就是摆弄他的木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朝中大事都是内侍在中间传话,传着传着,内侍们的权力就大很多,话在这中间也都变味。
崇祯皇帝,难以和东林党人抗衡
后来,崇祯皇帝继位,他一心想要清除宦官的力量,这可随了东林党人的心愿,他们非常的支持,随即就对魏忠贤等宦官,市里进行了清算,这时权利的天平就失去了平衡,东林党人一家独大,刚刚继承皇位,毫无政治经验的崇祯皇帝,难以和东林党人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王朝出现了本质的变化,无论从财政收入还是内政,都有了大的改变。
崇祯皇帝一心希望重振大明朝纲,于是,他把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商税,给取消了,他不知道的是这两项赋税取消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只是东林党人,朝廷的支撑是需要巨大的财力来维持的,而这钱就得从老百姓身上出,这使得本就生活困苦的人民的日子变得更加穷苦,最后老百姓活不下去就造反了,他又打不过,所以崇祯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最后
如果老魏还活着,绝对不是这个局面,最起码不会放任东林党人胡作非为,不会发生农民起义,魏忠贤固然是个奸臣,但是魏忠贤对这个国家的局势看得比谁都清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老魏在掌权的几年里,明朝政府虽然腐败,但是社会环境却相对稳定,北方的抗金战士也发展得不错,后金打了几年,也没有攻入山海关,对于这一方面,魏忠贤的功劳也是不小,所以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这件事,好了,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关注我下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