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精密注塑

历史上和珅为什么曾经选择弃文从武

发表于:2023-12-19 11:24:30 来源:蓝莓资讯

历史上和珅为什么曾经选择弃文从武?

历史上和珅为什么曾经选择弃文从武?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等轻车都尉和珅与户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冯英廉最疼爱的孙女冯霁雯成婚了。婚后的和珅夫妇琴瑟和谐,非常恩爱。和珅正是意气风发,他没有在儿女情长上留恋太长时间,很快的,和珅参加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顺天府乡试。

乡试是四级科举考试中的第二级,正科考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和京师举行一次,遇有皇帝开恩加考的则称为恩科。乡试与郡试不同,乡试的正副主考官均由皇帝任命,只有获得了秀才身份才可以参加。乡试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三场,每场考试考三天。

出于这样的原因,整个清代,对于八旗子弟的教育始终秉持着专重骑射而不以文事争能的原则,通过科举起家的八旗子弟大多不受重视,官职都不甚显贵。

冯英廉用自己身边的例子给和珅讲解科举舞弊的严重,并且告诉和珅,现在八旗子弟不但弓马骑射荒废了,而且大多并不读书,像和珅这样的才华和学识,如果能进宫当个侍卫,凭借他的聪明,在皇帝的身边,很快就会有出头之日。

和珅最终被说动了。自己这些年费尽艰辛读书,如此用心的记诵乾隆皇帝的诗文,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获得皇帝的赏识吗?常言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只要能获得皇帝的赏识,通过什么途径又有什么重要呢?和珅又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所经历的艰辛,他的心里豁然开朗起来,自己要的只是出人头地。

不能不承认,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有的人坚持原则,不但要实现目的,而且要求实现目的的程序必须正义,有的人则可以为了实现目的不择手段。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鄙弃不择手段的人,可是在一个几千年来奉行成王败寇原则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要是目的实现了,人们的鄙弃也就会变成艳羡了。

很快的,三等轻车都尉和珅,正式成为一名宫廷侍卫。

交通科技与管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杂志社

华章杂志社

市场周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