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洛阳耆英会是个什么组织详解洛阳耆英会

发表于:2023-12-19 11:24:23 来源:蓝莓资讯

洛阳耆英会是个什么组织?详解洛阳耆英会

洛阳耆英会是个什么组织?这是司马光退居洛阳后,和文彦博、富弼等十三人集洛阳的卿大夫年龄大、德行高尚的人,组成“洛阳耆英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元丰年间,富弼与王安石不和,称疾辞官。神宗批准后,他回到老家洛阳赋闲。

元丰五年(1082年),富弼和他的好朋友文彦博商量,两人打算组织一些在洛阳的"老领导",搞个聚会。

聚会采取轮流坐庄,主要目的是喝酒聊天、联络感情,进一步丰富"退休生活"。

于是,两人分头张罗,一共邀约了13个人参加聚会。

这13人中,年纪最大的是富弼79岁,其次是他的老朋友文彦博77岁。年纪最小的是司马光,他当时仍有官职在身,职务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这是个闲职,没有具体的事务。

他当时正在洛阳编写《资治通鉴》。他们这些人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守旧派,他们政见一致,趣味相投,能诗能文,聊起天来有共同话题。他们仿效唐代白居易的"香山九老会",取名"洛阳耆英会"。

按理来说,一群老人喝酒聚会,没什么好稀奇的。但是,中国文人很浪漫、很风雅。

从这则《会约》的内容看,他们这群人虽然都是曾经的高官、国家的栋梁,但是都比较务实,这八条约定也很有操作性,既能减少铺张浪费,也能杜绝竞奢斗富,

让坐庄的主人没有压力和负担,客人也绝无轻视和鄙薄,保证聚会能优游自如。这是保证聚会能够持续举办的重要原因。

现在不确定聚会一共举办了多少场,但是我想一轮肯定是轮完了的,那就是13场了。对于一群赋闲在家的"老领导"来说,这是很难得的。

这次聚会之所以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王安石变法失败,1085年(元丰八年)司马光被重新起用,身居宰相要职,很多守旧派大臣被陆续启用。这对于守旧派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

于是,"耆英会"便借着这场政治的东风,在当时的士大夫中间传为美谈,称颂不已。

新丝路杂志

中国化工贸易杂志

孩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