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养花甲他的再生稻亩产近1吨中方县铜
怀化新闻网讯 一年之际在于春。3月21日,在中方县铜湾镇,种植大户刘运钦廖金爱夫妻俩为今年的再生稻举行播种仪式,并表示,今年的粮食产量要超过去年。
“这么大的年纪,还回来种田,行么?”他用行动回应当初的置疑声,如今,在中方县铜湾镇堆子村,年逾花甲的刘运钦夫妻俩已是远近有名的种植大户。2012年,一直在外工作、55岁的刘运钦回村创业,看到村里的稻田资源丰富,在妻子的支持下便决定种田,当年试着承包了50亩水田。这一年,除去各项开支,他赚了2万多元。第二年,他种了100亩。第三年,劲火越来越足的刘运钦将承包田扩大到了200亩。去年,尽管遭遇旱情,他家还是向国家粮库销售了粮食100余吨。刘运钦说,现在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种田也大有前途。去年,他种田的纯收入超过十万元,比在外打工要强。尝到甜头的刘运钦决定今年再做大一点,为此,在去年270亩的基础上又流转增加40亩,耕种面积达310亩。稻田面积增加,预计产量将创新高,为此,他去年底又添置了一台价值十多万元的犁田机,用来提高耕地效率。
面积增加了,劳动量自然大,时间排得紧紧的,耽误不得。刘运钦说,种田得讲个节气,再生稻的育秧期比常规优质稻要早20天左右,尽管这些天好冷,但春种可等不得。今年计划种植180亩再生稻,仅秧田就需要10亩,为再生稻播种育秧需5天左右。20天后又要为30亩优质稻育秧,再往后半个月,还得为100亩制种田播种。
为什么种这么多再生稻?刘运钦告诉记者,其实他种再生稻也才3年时间,但一年可收获两季,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很多,觉得还是划得来。而且,这三年的亩产量在精心管理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下稳步提升:第一年,再生稻产量为700+100公斤;第二年为700+150公斤;第三年已超过700+200公斤了,单产达到0.9吨/亩。刘运钦表示,这个产量不是他个人随便说的,而是在县农业专家现场实测得到的数据。他充满信心地说,再生稻种得好,1亩田就能增加一个人一年的口粮,虽然累点,但很值得。希望能在三年内实现再生稻亩产达到1吨。
刘运钦今年66岁,爱人也有64岁了,但种田的兴趣不减。这个年纪,本是颐养天年、陪伴儿孙的时候。他两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4个孙子孙女也活泼可爱。他说,在农村住习惯了,现在最大的牵挂就是这片土地。
刘运钦表示,现在实在闲不住,打算种田至少要种到70岁!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达 通讯员 李正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