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小窍门想要提高工厂效率现场改善的这几
本文特约供稿:小K君——为IE事业操碎心的老司机。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企业发展的路上,自然也少不了同行老司机~
【经管研习社】近期针对中小型制造业推出了生产管理、IE管理等知识,供稿砖家都是来自中小企业的老司机,有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希望能通过一些实操性的内容,让大家潇潇洒洒结伴而行~红红火火一起奔向企业发展的高速路上~~
作为精益改善的基础,现场改善是现场管理人员的必备利器,那么现场改善有哪些小窍门呢?下面来介绍几点:
1、关注产线平衡 决定产线的产出的是线体的节拍,而影响节拍的是瓶颈工站。试想一条线体大家一个小时做10件产品,而某一个工站只能做5个,后果会怎样呢?
当然是整条线体的效率都降低了,并且大部分劳动力都没得到充分利用。
所以需要关注流水线每个工序的作业时间是否平衡,找出耗时最长的工站,通过ECRS等手法消除瓶颈,平衡流水线。杜绝因瓶颈的存在而导致窝工和产品的堆积。
PS:关于ECRS,您可能想看这篇文章:ECRS分析法——给你的企业瘦瘦身,别跑不动了!
2、关注工艺流程 分析现有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找出哪些工艺流程重复,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放。包括储藏保管、停放状态、保管手段(如储存容器配备、货架配备、设施条件)、有无积压状态?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
寻找最佳停放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路线。
3、关注动作分析 用完工具随意摆放导致下次使用需要花费长时间寻找?因为缺少治具辅助,打个螺丝需要校准半天?员工不断转身取物料导致作业疲劳?
所以需要研究作业员的动作,消除多余的动作、无效动作或缓慢动作,而弯腰作业、站在凳子上作业、蹲着作业、作业场所不畅、没有适合的工位器具、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对人的动作和环境状态的分析和测定,确定合理的操作或工作方法;探讨减少人的无效劳动,消除浪费,解决现场杂乱,实现人和物紧密结合,提高作业效率。
4、关注设施布置 仔细检查工厂平面布置图、工作台平面布置图和设备平面布置图,分析现有的作业方式,作出物料流动的线路图,人员作业的线路图。
然后分析有无重复路线和倒流情况,删除这些不合理的部分。
根据各个现场的情况,调整和设计效率更高的布局。
5、关注搬运时空 相邻的两道工序有没有紧挨在一起?设备治具房是否靠近运行设备?笨重搬运是否考虑自动化搬运?
据统计,在产品生产中搬运和停顿时间约占70-80%,搬运的费用约占加工费的25-40%,此外搬运还可能会造成产品损坏和安全事故的隐患。
所以在规划的时候一定对搬运的次数、方法、手段、条件、时间和距离等综合分析,尽量减少搬运时间和空间,寻找最佳的搬运方法。
6、关注作业环境 车间环境是否整洁卫生?货品存放是否整齐有序?企业员工是否精神饱满?
企业的整体形象往往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积极开展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使员工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技能,所需物品随手可取,不需要之物随时得到清除,现场环境通畅、整洁、美化、安全、文明,使场所和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整体优化。
— END —
想撩小K君?先了解小K君的其它文章吧~
What?!还看不透事物的本质?“五五法”教你用问题找真相!
错误频频发生?!“防呆法”教您防患于未然
ECRS分析法——给你的企业瘦瘦身,别跑不动了!
动改法:以最小的劳力,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