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实验箱

帮助农民小窍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5个渠道1

发表于:2025-10-28 09:43:42 来源:蓝莓资讯

#农村和农业农民真的很重要吗?#

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中国三农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各级政府在一系列的政策里都一度高频提到过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工业产能过剩、农业产能也过剩、金融资本更过剩的大背景之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拓展农民收入的5大渠道下面我将结合中国的三农政策环境和乡村振兴战略,谈一下我的理解和认识,窃以为,这也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认知。提高农民收入,应该通过以下5种方式来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包括农民生产性收入、劳务性收入、政策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首先,农民生产性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农田经营、农产品种植、农业生产等直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在三农政策环境下,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支持的力度,提供了农业补贴、农资补贴和农产品价格托底等政策,这不仅帮助农民减轻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他们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性收入。

这里面,我们需要留意一个重要的问题——“丰产减收”,农业增产和增收并不同步,增产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成为一种常态。以柑橘为例:柑橘的价格弹性系数约为0.33,当供求平衡之后,柑橘产量增长1%,价格下降3%。高度分散的小农,越是想增加收入,就越是想扩大生产(追求产量增长),越积极生产,农产品价格越低。

所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并不等于提高生产产能,目前亟需要提高的是农民组织水平,以农民组织来对接外部市场,协调生产方向,这也就跟乡村振兴5大振兴之中的“组织振兴”对上了。从根本上扭转小农在现代消费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其次,劳务性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等形式获得的收入。中国三农政策环境下,政府推行了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和就业推荐等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又计划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创业扶持和产业布局等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和劳动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

提高农民的劳务性收入,绝不是让他们彻底离开农村,变成城市里的工人和市民。我们之所以把农村比作蓄水池,是因为农村不只是工商业产能的蓄水池、超发货币的蓄水池,它更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几千年来形成的可城可乡的劳动力配置方式,是我们有别于世界各国的一个重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势。如果把提高农民劳务性收入这一点,偷换概念为“让农民进城!”,那就大错特错了!

第三,政策性收入是指农民通过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的各项补贴、福利、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而获得的收入。三农政策环境下,政府对农民进行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救助等等,通过政策性收入的提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收入水平。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拓宽了农民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政策性收入。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很多政策性补贴,只有大型农业企业才能拿到,一个个的小农户能得到的政策性收入很少。这种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小农户与农业企业等大户之间的矛盾从隐性到显性,不得不引起重视。这种大农吃小农,小田并大田的西方殖民农场模式,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以提高农民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大农吃小农,才是我们通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正道!

第四,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农村土地、房屋和林权等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转让和挂靠获得的收入。三农政策环境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建设补贴和农村林业产业化发展等政策,加强了对农村财产性收入的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通过土地承包权流转、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了农村财产性收入。

但是这个过程中,不能丧失掉农民的主体性,资本入乡的同时,一定要保障以农民为核心,以农民为核心怎么来理解呢?还是需要提高小农户的组织性,以农民组织来对接外部资本,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

最后,经营性收入是指农民通过经营农产品加工、养殖、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三农政策环境下,政府倡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融合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活动,通过提供技术、市场、资金等支持,拓宽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来源。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通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旅游业等措施,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性。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农民在其中的创造性和参与性,才不会出现上面胡干,农民干看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通过拓宽农民收入的五大渠道,即农民生产性收入、劳务性收入、政策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进程。

保障农民在发展中获益的1个根本如前所述,五大收入渠道无论是哪一种,都客观需要提高农民组织的现代化水平。这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组织振兴直接呼应。在我们的乡村问题中,农业只是最浮浅的问题,并不是农业生产不重要啊,而是说,农业的生产和收益如果不能联动到农村和农民,那它是没有意义的!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最高价值!

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保障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也因此,组织振兴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这是中央定下的基调。

我们亟需要构建一个统分结合的多层经营体制,通过即将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为各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权赋能,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协调农业生产,每一个农户都能够通过组织来共享生产收益、经营性收益、政策性收益、财产性收益,以及劳务性收益。

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还能够增加农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实现城乡共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

漫旅官网

国际援助杂志社

中国航班期刊官网

南方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