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电加热炉

扒算小窍门小聂扒蹬技术是高手的动作别扯了

发表于:2025-10-28 09:39:26 来源:蓝莓资讯

很早以前就有人给我发过一篇文章,标题好像是说精英跑者突破取得好成绩主要是靠一种“扒蹬技术”。当时我从字面意思去理解,第一个感觉就是难道我家的猫要改名叫咪了吗?为什么会在蹬地拉起的自然动作中强加个“扒”的意识呢?蹬地就蹬地,干嘛要去“扒蹬‘呢?

这两天先后有两名精英跑友又给我发了那篇文章,问我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个技术。我为了能够客观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便打开链接看了一下。真是考验我的耐心,稍带些烦躁不安的情绪终于把文章看完了。

首先说点题外话,认为400水平跑者和300水平跑者的技术不能是一样的说法,我是非常不认同的。非常显浅的道理,好比说穷人的钱不是钱,富人的才算。在跑步中,技术意识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就像生活中金钱的含义对每个人也相同。水平高的人运用技术会显得娴熟和高效,水平低的人运用技术的能力就略显不足,体现的跑动形态就会不尽如人意。好比生活中,相对富裕的人因为钱多在遇事情时就显得自由和富裕,金钱相对较少的人就会因为钱少而捉襟见肘、略显无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因为个人能力短时间内的不足,就把一个很简单的实质问题有所区分。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赤裸裸的歧视行为。难道水平低的跑友就低人一等,不配练习正确高阶的跑步技术吗?今天菜鸟就是明天的大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这样的观点真是无语。

再说了,这样的道理如果被我们的学员认同,大家会不会认为我对高水平学员的训练方式和目前低水平学员的训练方式有所不同呢?结果当然不是!在我们的训练体系中,无论水平高低,初跑者或是资深精英跑者训练方式是一样的 ,包括基础练习动作都一样!我们只会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产生的反馈结果不同,再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已。如果我们认同水平不一样的跑者技术动作意识也不能相同的话,那我们的技术体系就不再是单一的技术体系,而是各种各样、混乱不堪。

这样说吧,不管水平高低,技术的核心实质都是一样的,不同的能力掌握不同的程度而已。水平低的了解简单的基础意识就可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自己,开始的时候不用在意过多的动作细节和优化。好比是穷人家就老老实实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认认真真工作,尽量增加多一点收入以改善生活条件,不要试图和富人家比较消费习惯或是所谓的物质享受。而水平高的学员,练习效果和效率提高得比较快,那么相应的进阶动作就能做多一点,和富人家利用自身条件有更多的物质享受是一样的道理。其实,对生活而言,幸福感的产生和物质享受无关,或是说生活质量和金钱多少无关。很多别人看来贫困的人家,一家人和谐相爱、其乐融融,幸福感满满,你能说人家的生活质量不好吗?跑步技术也是一样,只要掌握了核心意识,跑得正确和避免运动损伤就可以,绝对不能以水平高低产生的动作形态不同来定义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的不同。如果非常肤浅地把动作形态的不同当作了技术意识核心实质的区别,无知中带点尴尬。我建议那个文章的作者仔细看看我们家风之魄和小太阳同学的跑动,看看他们虽然体能基础薄弱,但动作意识和运用效率完美,悠然自得的跑动形态,其中所体现的轻松感比那些依然保持主动跨步的精英跑者好N倍。

回到技术问题,简单地说说那个描述“扒蹬”技术的文章吧。文章一直在讨论下肢动作在落地中的外在形态,而根本没去探究形成这些动作形态的真实原因。把小腿前伸的动作当作是落地技术的一种,这些理解只有那些穿着皮鞋西装在办公室的人才能整出来,反正我看着非常无语,甚至有点鄙视。

真实的外在形态在跑动中是由个人的重心控制能力所决定的,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跑者和低水平跑者的区别,下肢动作更是。文章的作者把小腿自然着地的动作,包括因拍摄条件的区别当作是技术动作的一种,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看这个文章的心情。我们做视频分析,拍摄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譬如用手机拍摄和专业的摄影器材拍摄的视频,在动作分析中都有区别,甚至手机像素的不同都会对帧数的移动分析产生明显的影响。而那篇文章在展示小腿着地一瞬间处在身体重心的前面的认知上,就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技术分析细节。以一个简简单单的图片就来说明人家的动作是处在身体重心前方,也是搞笑至极。以我的经验判断,那个图片动作是落地前的触地一瞬间,还没让落地部位受力,所以也不能算落地受力点。

跑动中的小腿产生刻意前摆意识,只有在视频动态中通过瞬间发力点才能准确判断。而自然前摆,是人类的肢体语言的表现,每个人因身体活动度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对这个动作细节的判断和甄别非常关键,对于重心意识的判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心移动才是决定下肢动作的核心所在,我很早就说过,只要你的重心移动把控能力无限强大,你的下肢动作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至于扒蹬的定义对精英跑者来说更是无稽之谈。在他们的跑动中,扒的意识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因为触地时间的优劣是体现跑者跑动效率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只要产生扒的意识,就意味着脚底在地面停留的时间必然加长。真正能体现减少触地时间的意识只有蹬地拉起才是跑动中真实的感觉。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扒地呢?直接蹬地拉起多好对吧?和世界顶级跑者相比,我的运动水平当然无法相提并论。但在跑动中以身体重心带动下肢动作简单地蹬地拉起这个具体的技术动作运用中,我还是有着非常成熟和熟练地运用经验和能力的。所以,体会这个动作对我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

再啰嗦一下,所有的高手跑步,他们都恨不得以前脚掌(甚至脚趾)垫地的方式来蹬地拉起,根本就不会存在所谓的扒地的空间和思维意识。看看这两年耐克以基普乔格为代言人设计的4%这系列跑鞋的跑动形态吧。这些鞋的作用之一就是使后脚跟高于前脚掌部位(类似于内增高的鞋),这样就可以让跑者在落地的时候尽量以前脚掌着地拉起,以减少后脚跟着地的空间来提高着地技术的效率。大家可以再对比一下短跑精英跑者的着地。在高速摄像机的效果下,看起来都是蜻蜓点水般,类似于脚趾而不是前脚掌着地对吧?让精英跑者去扒地再蹬,即使在字面上理解也压根不对劲。

之前有一个学员问我,腰腹部下压是在收腹、鼓腹还是挺腹的状态下去完成的?我当时马上崩溃。简简单单的腰腹部下压,哪来那么多想法,难道每一次下压之前都要思考一下收腹、鼓腹和挺腹才压下去吗?明显多此一举的思维意识。扒蹬的概念也是如此,简简单单的蹬地,为什么要多个扒地的动作意识呢?多了一个动作意识,意味着延长了一点触地时间,对高手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大道至简,动作就是越简单,效率越高。

说到这里,我来告诉大家一些真相吧:所谓的扒蹬技术对保持主动跨步技术意识的人来说是存在的。因为落地点在身体重心前面,脚掌和地面接触面提前、甚至会形成所谓的全脚掌着地,因此可以产生和地面接触扒地的动作形态。但这种动作形态根源上是由于身体重心严重滞后而形成,那么自然就会导致触地时间过长和刹车效应明显,不仅会降低跑动效率,更会给脚踝、膝盖这些关节部位带来受力损伤。总的来说,只要下肢做功的动作都会对身体带来损伤,这已经是大量血淋淋的事实证明过的。

大家再看看我以三种不同的跑动案例分析重复一下以上的观点:

视频加载中...

总的来说,扒蹬技术只有主动跨步的、身体重心移动能力非常薄弱的初跑者才会无意间运用到。因其运用过程中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巨大,所以根本不可能是职业精英跑者和资深跑者运用的。而真正的跑动技术,是我们需要提高自己身体重心的移动能力,让下肢被动地快速蹬地拉起,在无数个转换支撑过程中尽量减少和地面接触的时间,这才是提高跑步效率最佳的方式。扒地的动作形态在个人能力薄弱的前期可以存在,但在中后期的跑动中必须克服和杜绝。不然,扒地的动作越多对身体的损害就越大,跑动效率也就更低。

好了。对所有跑步技术的理解,建议大家尽量在跑动中体会。这样才能对应自己的跑动感觉和视频分析所产生的动作形态,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中对跑步技术的描述,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最后一句:如果硬要坚持主动跨步跑步意识是合理的,然后在这个意识中去讨论扒地动作,那当我今天什么都没说,我尊重每个人的认知和选择。当然,我也建议每个人尊重一下大量主动跨步技术意识跑步的业余跑者饱受伤痛困扰的事实。

文/小聂教练 欢迎关注“小聂跑法”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专业跑步知识。

中兽医学杂志

中外企业家杂志官网

工程技术杂志官网

武汉大学开设雷军班可100%具备保研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