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盟起名仰华寺会盟大明帝国最成功的阳
隆庆四年(1570年)九月十三日,雄踞草原的蒙古鞑靼部俺答汗(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感情问题”(把汉那吉的老婆长得非常漂亮,却被爷爷俺答汗霸占了,草原上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老牛吃嫩草”事件)归顺大明帝国。
把汉那吉离开草原后,俺答汗非常后悔多次向明廷交涉,希望送回把汉那吉。大明帝国于是与俺答汗达成交易,俺答汗遣返了明朝降将赵全以换取把汉那吉,赵全曾多次为俺答汗出谋划策,是个资深汉奸,明廷得到赵全后,立即将其处死。
把汉那吉事件,打破了大明帝国与草原长达200年的对峙状态,双方意识到除了对抗还有合作这条路可走。隆庆五年(1571年),俺答汗正式向大明求册封,大明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从此都大明与草原进入和平相处状态,是为俺答封贡。
俺答封贡事件后,俺答汗彻底解除了南部威胁,于是,开始大规模在草原上扩张,成为草原上当之无愧的霸主,控制着从辽东到西域的广袤草原。崛起后的俺答汗又向西攻取了青海,俺答汗的势力也达到顶峰。
俺答汗控制青海后与西藏直接接壤,西藏精神领袖格鲁派领袖哲蚌寺赤巴(住持)索南嘉措希望借助俺答汗的影响力向蒙古草原传教。索南嘉措派出自己的心腹兼舅舅阿兴喇嘛带领数名喇嘛跋山涉水来到蒙古草原觐见俺答汗,并引用元世祖忽必烈会见八思巴之故事,向俺答汗传播藏传佛教教义,说服俺答汗接受藏传佛教。
在阿兴喇嘛的游说下,俺答汗逐渐接受了藏传佛教,并连续派了3批使者到拉萨请求与索南嘉措当面会晤,且正式将藏传佛教定为蒙古草原的国教。
当时西藏是大明帝国的臣属,索南嘉措按照惯例向大明汇报了俺答汗请求会晤。大同总督王崇古认为这是让俺答汗放下屠刀、“用夏变夷”的良机,也是削弱蒙古骑兵战斗力最好的“药方”。明廷遂答应了王崇古的建议,并斥巨资汉、蒙、藏三族交界的察卜齐雅勒(恰卜恰)之地修建寺庙,以备会盟之用,并取名仰华寺,意为“仰慕中华”之义。
万历六年(1578年)五月十五日,俺答汗率右翼各部与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会盟,并召开了有蒙、藏、汉、撒里畏兀儿等族10万人参加的大法会。会上,俺答汗与索南嘉措相互册封。
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始于此),索南嘉措赠俺答汗“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之号。俺答汗成为格鲁派政治上、经济上强有力的支持者,并开始介入西藏的政治和教派斗争。格鲁派势力大增,成为蒙古的教主,统治了蒙古人的思想。
仰华寺会盟后,此后藏传佛教开始大规模传入蒙古草原,昔日尚武彪悍的蒙古勇士开始逐渐拥抱佛经而背弃马刀,蒙古勇士的战斗力也在一声声佛经中消磨殆尽。与此同时,草原上也开始了大规模“基础建设运动”(即修寺庙),这使得本就物产贫瘠劳动力匮乏的草原,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大明帝国的北方问题得到终极解决,仰华寺会盟后,一直到大明帝国灭亡,整整66年,蒙古骑兵再也不是大明帝国的威胁。
王崇古一手促成的仰华寺会盟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妙作用,可谓大明帝国最成功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