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君起名君自为师终不忘
他自幼天资聪颖,且勤勉刻苦,“画荻教子”的故事说的就是他。
由于家里条件所限,他从小抄书、借书,对书痴爱有加,对《昌黎先生文集》倒背如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十多岁时科举进入仕途,和大多数考生的命运一样,两次落榜,他经人引荐拜访最高行政长官翰林学士胥偃,通过他的指点,他在科场上披荆斩棘,进士及第,梦想成真。
他还曾作为史官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为“二十四史”贡献了两部著作。
他胸襟开阔坦荡。
唐宋八大家中苏辙、王安石、曾巩都受到过他的栽培。
他是苏轼最崇拜的恩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闲情逸致就出自他的手笔。
他就是著名的大文豪——欧阳修。
把酒赏花共从容
春林初盛,春水春生,山松野草,在“陌上花开又一春”的日子,与好友赏春,恰逢燕子在洛城翩翩,烟柳满皇都的惬意舒适,是再最美好不过的了。
春日,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写下了这首《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暖风吹拂,翠柳如茵,把酒恭祝,欲笑东风,在美妙的春日里与好友一起赏春,为何谁也留不住这醉人的春色?唯有酒最解人意,温酒醉人人自醉。在和友人一同醉花丛中。春晓垂杨,簪花游遍洛城,来年的春天会不会和今年一样?可惜聚散犹有尽时,这番光景,自是有好友在场最得人心意。
久别重逢,时光短暂,可这短短的相逢,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相聚,就要说分别,怎能不惋惜?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来宽慰他是好友元二,欧阳修有“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的遗憾,只能算作酒逢知己千杯少,君子之交淡如水罢。
有好友在,春意才更显浓情,春的新鲜与生机与他们的友谊一起,浸在春色中,把春的盎然彰显的愈加怡人。怜惜明年花更好,不知道会不会如今年一样有挚友在场?
相思入骨断肠时
闺中少妇幽怨思夫是入诗入词的永久主题之一,欧阳修写闺中少妇伤春思夫的闺怨词堪称一流。庭院的幽深,院内的少妇的孤寂,她们微微蹙着眉头,倚靠暗门,动情处深埋着头,无语泪先流,一首《蝶恋花》道出了少妇寂寞等候的漫长时光。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相思、离愁是永久的闺怨主题,等一场相聚,等一句暖心的誓言,当等待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一份执着,一份悲苦,全部化作生命中的坚贞。
杨柳堆烟、帘幕低垂,生命的气息全是等待的滋味,绵长的期许里嵌入了相逢的喜悦,手执金樽酒,入口即醉,并
不是酒醉人,而是相念的痛裹挟着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执念,相念无涯怎抵得过“瘦觉玉肌罗带缓”的忧思。
可这明媚的春光虽好,竟没有倾吐的人,泪眼婆娑问花时,能留住春光吗?如花美眷的年纪只能随花一起飞逝。
问君何以寄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离国之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好友故交的辞别;“执手相看泪眼,尽无语凝噎”绵绵情意的告别;欧阳修笔下的离别别有一番滋味,这首《玉楼春》别具一格: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愁肠百结时听曲,更添了意蕴太满的苦痛,在浓烈的不过的相聚意终究是要别离。聚散尤有尽时,有聚就有散,相聚固然美好,分离时的五味杂陈更是翻江倒海,洒脱的人绝对是深情中蕴藏着力量,一股能化解愁绪千千结的力量。
深情且沉着的告别本来就是多情人伤感的载体,潇洒的离别是罕见的。欧阳修以豁达一笔勾勒了一幅明艳动人的离别图景。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人的情感本就是本自具足的,人与人一旦动了真情,便有了微妙的处境,欧阳修细腻的情感聚在了一首首温婉的词中。
欧阳修一生功成名就,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在浩瀚的历史中,用他独具一格的慧眼发现了文坛中的引领者,也成为后世人不可企及的伯乐,因为有了他,北宋文坛群星闪耀,成为后代世人模仿学习的榜样。
作者:辛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