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叶底养花老白茶冲泡过后的叶底该怎么煮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说话,现在这个季节,真适合煮茶。
一句话可总结煮茶的好处:简单易学,懒人专属。
可别笑,“简单易学”这个四个字,可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说,现在喝茶太讲究仪式感,什么茶具泡茶,多大的茶具冲泡,什么温度冲泡,什么时间出汤,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喝茶不累吗?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正是这种看似繁复的冲泡步骤,才很有趣。
要知道,在陆羽《茶经》里的煮茶法,十分详尽,从如何烤茶饼,到如何捣烂茶饼,以及要用什么样的水煮茶,煮茶时需要怎么具体操作,都详细记录,你说这喝茶累吗?
不知道,只能找陆羽问问他当时的心情。
而今,将我们的煮茶法与陆羽相对比,简便许多。不过是水烧开后投茶,再次沸腾后根据茶叶情况控制好加热时间,倒出茶汤,喝了。
瞧,是不是简单易学?
反正在冬天的时候,村姑陈最喜欢煮上一壶老茶,毫无忧愁地喝上许久。
就连有时看似泡淡的老白茶,投入茶壶之后,又能演绎出另类风味,还能收获意外的惊喜,何乐而不为。
能把叶底都榨干,利用干净,超级“周扒皮”式的喝茶法,非煮茶莫属。
《2》
煮茶法,激发出叶底无限潜能!
先来个名词解释:什么叫做叶底。
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通常是使用白瓷盖碗冲泡后的产物。
一般来说,叶底的滋味大部分已经被消耗殆尽,物质释放变得艰辛,不再像初次冲泡那样,简单快出水就能拥有丰富滋味。
这时候的叶底,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让它重新释放滋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坐杯。
坐杯的冲泡方式,往往比较费事、费力,冲泡出来的茶汤还未必好喝。
此时我们可改用煮茶法,可以说经过煮茶后,叶底将迎来它的“第二春”,重回人生巅峰状态。
绝大多数人很难现象,原本已是黔驴技穷的老白茶,是如何重新逆袭的?
秘密就藏煮茶中。
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在叶片与沸水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潜能被开发,原本潜藏在叶片深处的物质,重新汇入茶汤,释放滋味。
《3》
冲泡后的叶底,要如何煮?
正式介绍煮茶法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叶底都适合煮茶。
首先要淘汰的,是新白茶的叶底。
新白茶,它的整体叶片比较柔嫩、脆弱,经不起沸水的反复沸腾,若是强行将新白茶的叶底煮着喝,将会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叶片变烂
其二,汤水苦涩
叶片变烂,将会影响白茶的喝茶口感,还需反复过滤, 将叶片阻隔在汤水以外,才能重新感受叶片的风味。
煮茶过后味道苦涩,这是新茶的通病,无法改变。白茶中的苦味与涩味,来自于咖啡碱与茶多酚。这两种元素,在新茶中属于积极分子,含量高,稍微经过高温后就会溶于水中,一旦汤水里的茶多酚与咖啡碱比例失衡,将会导致茶汤苦涩。
这种苦涩的茶汤,势必影响喝茶体验。
对此,村姑陈并不倡导煮新茶叶底。真正适合煮茶的,还是老茶叶底。
煮茶时,最重要的是煮茶时要掌握好火候,协调好茶、水用量的比例关系。
煮茶法,我们可从古人留下的书籍中借鉴经验。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
山水的选择,亦有诀窍。
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
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
茶与水的比例,也需要我们留心。
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故而,这类煮着喝的叶底,更要仔细控制好茶水比例。
一般用白瓷盖碗冲泡的白茶,投茶量是5克,这5克茶所产生的叶底,也将是我们的煮茶对象。
通常煮叶底,5克茶搭配400毫升的水,在此茶水比例下,往往容易满足茶友的喝茶需求,茶汤不浓不淡,滋味适中。
煮茶的茶器选择,则看个人需求。容量方面,首先计算好喝茶人数,选择大小适中的茶壶即可。在材质方便的选择,看口感喜好。
倘若想感受白茶柔和、细腻的口感,可选择陶壶。陶壶不加粉饰的状态,内有粗糙的毛孔,能够起到修饰茶汤的作用,使得入口的茶汤更加柔和、清甜。要是只想充分体会老白茶的纯正滋味,用玻璃壶最好,不吸味、不夺香,只是提供一个只展示舞台。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可进入正式煮茶环节。
煮茶先煮水,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将水煮开。
等到水中有连续的水珠冒出后,将盖碗中的叶底投入其中,盖上盖子加热,等到茶汤风味正好,倒出茶汤,可开始感受煮茶的风味。
此处,还需掌握另一个技能,控制好煮茶时间。
《4》
叶底,请适当延长煮茶时间!
煮叶底与直接煮干茶不一样,叶底的内在物质已经被消耗大半,此时它的物质释放速度,已经处于缓慢状态,若是加热时间不够长,煮茶来的茶汤味道淡、薄,缺乏醇厚感,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茶汤风味。
故而,为保证茶汤风味,我们在煮叶底时,请适当延长煮茶时间,随着煮茶次数的增加,煮茶时间需要看情况延长。
给个参考值,供列位看官参考。
叶底煮茶时间参考。
茶水比例:400毫升水,5克叶底。
投茶方式:沸水后投茶。
第一壶煮茶时间:茶和水沸腾半分钟后关闭电源,此时煮茶壶仍旧会残留温度,利用余温加热半分钟,可倒出茶汤。
第一壶茶,续沸水后煮茶一分钟,关闭电源后半分钟倒出茶汤。
第三壶茶,仍旧续沸水,煮茶时间两分钟,关闭电源倒出茶汤。
要是觉得茶汤味道太淡,可以再延长煮茶时间,以保证汤水是自己想要的味道。
叶底,煮三壶之后,内质已经消耗差不多,而后再煮茶,风味下降,煮茶时间需不断延长,倒不如舍弃,重新换一壶老白茶。
煮茶,是为了方便,也同样要保证茶汤的口感。
不能因为贪图便利,便使劲煮,反复沸腾,高温恒漫浸泡。
这个诀窍,请茶友们务必牢记。
《5》
用壶煮茶,这是中国人古老的传统。上溯到汉唐,人们就已经用大陶碗或大瓦缸煮茶叶喝了。
煮茶是古老相传的一种喝茶方式,是有历史渊源的。
最早是煮散茶叶子喝。后来流行压饼了,就煮饼,水烧沸了撬了饼块扔进去煮。或者撬下饼块磨成粉再筛出细末放砂铫里煮,像现代人给婴儿煮米糊,边煮边搅拌,苏东坡老倌以及一些文人雅士,推祟复古风潮的,就喜欢这样煮。
煮茶法能流传到现今,自有它的道理——方便啊,不必去学习泡茶技术,烧开水扔进茶叶便行。
因为有了煮茶法,我们才知道:原来盖碗泡了没味道的茶,煮出来却是另一番风味。
叶底煮茶法,您都掌握了吗?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