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坑养花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绘就美丽乡村画
秤架瑶族乡以“生态秀美、物产丰美、党群和美”为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下辖的英明村入选第一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所属的“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精品线路成功入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近年来,阳山县秤架瑶族乡秤架村以“生态秀美、物产丰美、党群和美”为定位,强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秤架村正全力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带领群众向生活富裕目标稳步迈进。
以勤劳双手实现致富梦
从脱贫户到村产业基地务工工作组带头人,身份转变后,黄小玉每天忙个不停,但她觉得开心、很值得。
今年春节后,秤架村持续壮大绿色产业发展,引进了250多亩的辣椒种植产业,黄小玉成了产业基地的务工工作组组长。
“黄小玉勤劳、实干、奋进。产业引进后,我们鼓励她担任辣椒产业基地务工工作组组长,每天带领30人到基地务工。”省民族宗教委驻秤架村第一书记龚劲松说。
在秤架村,像黄小玉这样,通过政策帮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进行养殖、种植,从而实现致富梦想的人不在少数。
秤架村原是省定贫困村。2020年,秤架村全村85户1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9338.52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4732.76元。
2020年,秤架村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治清零行动,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农户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所有建档立卡户、边缘户均有安全住房,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建档立卡户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有效提高群众收入。
“这些年来,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龚劲松说,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围绕城乡一体化布局产业规划,在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做足文章,以产业兴旺促经济繁荣、以生态宜居促环境优美、以乡风文明促和谐团结,把秤架村打造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党群和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发展特色产业谋划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农民所思所盼。
时下正是耕种生产的好时节,秤架村民积极行动,忙着备耕生产。在村里的辣椒种植基地,村民不停忙碌着,呵护幼小的辣椒苗。
而在秤架村干坑村小组,郁郁葱葱的枸杞正茁壮成长,一颗颗枸杞已长出嫩叶。基地负责人说:“这里种植枸杞200多亩,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市了,现在市场价每斤4.5元,还不错。”
产业要旺,还需要在“特”字上做文章。村里产业如何凸显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秤架村认为,必须充分依托村里的优势资源,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秤架村有酿酒的传统。村里酿酒所用的山泉水清冽甘甜,选用的大米绿色生态,再辅以小锅加酒饼的传统手艺,酿出来的酒品质出众、口感独特,备受消费者欢迎。
为强化产业扶持作用,同时传承发扬秤架村传统酿酒技艺,驻村工作队和秤架村委决定,与瑶康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云上瑶家酿酒坊,力求将酿酒坊打造成为原生态村酿品牌。
云上瑶家酒坊老板区庆诠介绍,酿酒坊厂房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生产传统纯酿米酒的基础上,推出保健灵芝酒、黄精糯米酒,全年产量可达30吨。
去年,驻村工作队和秤架村委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投入资金30万元,按投入本金的8%分红,增加集体收入2.4万元,每年可分红6.4万元,同时还可以带动村里的脱贫户增收。目前,云上瑶家酿酒坊已成为秤架村的品牌产业和一大亮点。
秤架村大坑村小组,拥有200多亩的林下经济种植基地,原始森林茂密,溪流四季不断,此环境种植生态灵芝产业得天独厚。该村小组成立南岭瑶山瑶灵芝专业合作社,拥有200多亩的林下经济种植基地,出产的野生灵芝绿色生态,品质好、无污染,深受消费者欢迎。
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张国雄介绍,目前合作社的灵芝年产量2000多斤,产品是干灵芝、灵芝片、灵芝酒等,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年产值达100多万元;合作社还辐射带动基地周边群众增收致富,通过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务工村民每人年增收2万元。
同心同向发力共建美丽乡村
在秤架村下辖的干坑村,60多岁的村民伍伯与老伴在家门口的小公园里锻炼身体,不远处就是一栋栋新房。“自人居环境改善后,村里变化可大!垃圾按时收走,厕所卫生干干净净,家家种花种树种菜,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村里愈发美丽,伍伯赞不绝口。
伍伯在干坑村生活几十年了,“以前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土路,出一次门就带回来一身土。”而如今的干坑村,已成为附近有名的美丽乡村,村民的幸福感稳步提升。
干坑村的美丽蝶变,是秤架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秤架村持续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秤架村有9个村小组,目前已创建整洁村1个、示范村4个、特色村1个。
“秤架村楼房整洁划一,村巷井然有序,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多样并各具特色,民族旅游元素和文化底蕴浓厚。”对于村里的变化,秤架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佩明很有成就感。
村里不断变美、产业日益兴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也同步健康发展。秤架村实施乡村网格化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农村村民自治水平提升、法治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培育等工作,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村党员干部同心同向发力,以实际行动触动和影响周边群众,形成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到村里开展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干不干,群众都看在眼里。”黄佩明说。
秤架村还广泛宣传普及,拓宽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红色瑶乡馆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浅出地开展各项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培植正能量土壤,营造浓厚氛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张丽思 陈昱妤 钟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