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楼养花花楼里烟火气太呛人居民来到地下
居民楼下新开了家川菜馆
客流从上午10点到凌晨3点不间断
如此红火的生意
却惹得众多居民忍不住发火了!
餐馆油烟直排小区
居民:在家就能看到“烟气”
家住斜土路2428号海螺花园6号楼的多位居民向《民生一网通》反映,今年9月,他们楼下的沿街商铺突然开了一家川菜馆。在没有获得全体业主许可的情况下,川菜馆竟然直接在小区的地下非机动车库打了个洞,装了一根排油烟管道。餐馆一营业,居民在家中甚至能拍到餐馆排出的阵阵油烟,可谓是“烟火气”天天“送货上门”,环境堪忧。
居民 谢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现这里开了一个洞,川菜馆在这边也开了一个洞,管道就从这边出来。出来以后,它就到了我们居民楼的平台上。
谢先生介绍,楼下这家餐馆原本是粤菜馆,在2017年改成了汤包馆。也正是在这一年,小区进行道路改建,减少了绿地,形成了现在的人车分离道路。餐馆原先在非机动车道右边的绿地底下的排烟设施受到了影响。
2017年年中,他发现餐馆在居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破墙开洞装了排烟管。打洞的平台,属于6号楼部分业主的公用部位。
今年6月,谢先生发现原来的汤包馆在重新装修,便和物业经理提出,要解决已经困扰小区居民整整六七年的油烟排污问题。
居民 谢先生:粤菜馆的时候尚能忍受,汤包馆的时候不能忍受,投诉但没有效果。9月13日川菜馆正式开业后,这个味道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忍受的。
记者亲测……呛人!
在海螺花园6号楼前,记者能够闻到一阵阵明显的川菜味。油烟管道与居民家窗户的间距不足五米,记者用餐巾纸在管道风口做了测试,可以看到餐巾纸像小旗一样鼓动,风力较大。
晚上7-9点,正是川菜馆生意最红火的时间,记者来到居民家中,发现油烟味道非常明显。大部分居民家中都开着空气净化器,并且难以开窗。
居民:每天早晨7点左右开始开窗,9点钟以后就不好开了,两个空气净化器开着,家里味道照样还是很厉害。
居民:早上他的房间虽然一晚上窗关着,下面的气味还是透过窗户的缝上来,一股烟味,喉咙很难受。
居民:我住21楼,还能闻到这味道,家里有个小宝宝,就不能开窗的,你说怎么生活?
多方参加协调会
餐馆老板:拒收整改通知
接到居民的反映后,9月19日,居委曾协调各方召开协调会,参加方有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饭店老板、居委、街道管理办,以及城管、环保、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
协调会开了整整三个半小时,达成了一些协议,提出了几项整改措施:
1、营业结束时间从凌晨3点改到11点。
但是,商家反复无常,营业结束时间经常在11点和3点之间摇摆。
2、商家提出了一个整改方案——重新再做一根管道,通过楼顶排放出去。如果可行,就按照该方案做,如果不可行,就拆除现有管道。
由于楼层比较高,且墙壁存在空洞,安全隐患较大,因此该方案没有通过。
但是,商家至今未拆除管道。
同时,居民朱先生也提出了几点疑问:
1、这根管道当时装上去的时候,是谁同意装上去的?小区居民都不知情,是否经过物业、业委会同意?
2、召开协调会一个多月,但整改措施几乎没有落实。协调会是否起效果?
3、由于这根管道占用了小区的公共空间,物业也对饭店开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将管道拆掉,但是餐馆老板直接拒收,对此怎么处理?
整改效果究竟如何?
环保:超标
协调会召开至今,有何推进?
如果没有推进,卡在哪里?
爱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徐一琦:
街道管理办负责牵头召开协调会,但没有明确谁主要负责(落实每一项具体措施)。比如居委负责把居民的意见及时反映给街道,物业、业委会监督其做整改。餐馆做了一些整改,比一开始有好转,但楼上居民依然无法开窗。
记者两次前往现场
都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油烟味
说明餐厅在净油装置方面
未必是达标的
为何环保部门也没有相应举措?
徐汇区生态环境执法大队中队长 左国威:
接到市民投诉,生态环境部门参与了协调会。会后,餐馆在油烟排放方面做了一些整改,除正常的油烟净化设施之外,还加装了一套活性炭除味设施。
10月11日,徐汇区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委托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油烟异味进行了检测,初步数据显示超标。后续会要求这家餐馆整改,如果拒不整改,会依法对其进行查处,力争还小区居民清洁的空气。
破墙开洞装油烟管
算不算违建?
在非机动车库破墙开洞
装油烟管道的“离谱”行为
算不算违法搭建?
徐家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 崔威:城管接到相关的投诉以后,立刻进行了调查。
一方面,向海螺花园物业调取相关的结构图纸的时候,物业留档的六号楼结构图纸是不齐全的,后续要向房地规划以及城建档案部门进一步调取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关于饭店油烟排放设施设备延伸到户外的这一部分能否按照法规被认定为擅自搭建构筑物、建筑物,在定性上面也有一定的疑议,需要法治人员进一步研究,做出一个正式结论以后才能回复。
对此,民生观察员陆兰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户外违建难以认定,但穿过公共空间的户内部分很容易认定。
解决问题需要三方联动
依法依规、联勤联动、综合执法
民生观察员陆兰婷表示,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方法,市场监管局、环保部门、城管执法部门都应该对这家饭店进行监管,谁审批、谁监管。三家单位如果能够依法依规、联勤联动、综合执法,问题不至于如此难以解决。
陆兰婷也提出了以下建议:
市场监管部门给该饭店发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能否将饭店从炒菜类的重餐饮改为蒸煮类的轻餐饮?这样,既不影响餐厅的经营,也能减少气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环保部门应该定期对餐厅的油烟排放进行检查,有时哪怕排放达标,也可能出现扰民的情况。
另外,她强调:“即使是全体居民同意,也不能打洞、不能破坏承重墙、不能搭建非法建筑物、不能占用公共空间。”
记者:李仕婧、朱勇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