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尼龙滑块

侏罗纪恐龙养猫了从相约蜥蜴谈起

发表于:2024-11-14 17:56:34 来源:蓝莓资讯

旅居悉尼以来,见到最多的动物除了飞鸟,就是蜥蜴(Lizard)。

平日里我喜欢到林子里散步,晒晒太阳,听听鸟语,闻闻林木的清香。每当我走近林子的边缘,总会有2-3只蜥蜴趴在我路过的岩石边或草丛中抬头张望,似乎在等着我的到来。我走近它们,拿出手机给它们照相,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昂起“高贵”的头颈,望着你,丝毫不感到畏怯,好像摆出姿态让你拍照似的。我与蜥蜴挨得很近,可看清楚蜥蜴头上的角盔,喉部的棘和皱褶。它颈部伸展的皮褶,像半圈络腮胡,皱褶皮边沿带剌。它头颅长着一对可动的眼睑,两眼之间隔以薄层垂直的眶间隔,眶後骨与鳞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个顳孔,其上腭能运动,身后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

我拍完照,要离开了,跟它说声“Bye-Bye”,见我走了,它也不急不忙地离开原地隐身而去。

图1

图2

说起蜥蜴,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丑陋、可怕,像蛇又像恐龙,还担心它有攻击性。其实不然,蜥蜴类动物大多温顺可爱,颜色艳丽,而且好静,往往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所以它才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宠爱。随着宠物热的骤然升温,一些已厌倦了养猫养狗和追求新奇的人开始把蜥蜴作个性宠物饲养。

图3

图4

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是爬行动物纲中最庞大的家族,有记录的品种超过6000种,其中澳大利亚至少有200多种以上。蜥蜴的栖息环境广布各地,有生活于水中、栖息于沙漠、潜藏与地下、攀爬于树林、甚至是飞翔在空中的,而且会为了环境的差异而演化出各种不同形态。

在澳洲看到的蜥蜴与在中国看到的蜥蜴相比,不仅个体较大,而且胆子也比较大。它不怎么怕人。中国的蜥蜴胆子是很小的,见人就躲。因为蜥蜴在中药方剂里是一种能治病的药材,有人专门捕捉它,这可能让蜥蜴认识到人类是他们最危险的敌人。澳洲的蜥蜴见到人完全不同,因为不担心人类的袭击,它总是好奇地注视你。

图5

蜥蜴是一种比人类历史久远得多的动物。关于蜥蜴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资料说它们早在1亿8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也有资料说是2亿8千万年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和“亲戚”恐龙,在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共同生活过的。

图6

图7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蜥蜴却顽强的活了下来,继续繁衍生息。蜥蜴能逃过劫难而存活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它体型小,对食物的需求量不大,而且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因此,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蜥蜴的变色能力很强,它们为了躲避危险和伤害,都会将自身的颜色变化到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以此来躲避危险。有的种类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蜥蜴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

蜥蜴的繁衍主要靠产卵,但有些种类已进化成可直接生出幼小的蜥蜴。中国民间称蜥蜴为“四足蛇”。其实,蜥蜴与蛇确实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大部分为卵生,方骨可以活动,等等。因此,有生物学家认为蛇是从蜥蜴进化出来的。

世界上最大型的蜥蜴是古巨蜥(Megalania),早已灭绝。它们曾生存于更新世的南澳洲,约于4万年前消失。在上一个冰期,澳洲大陆到处都是这种古巨蜥。澳古巨蜥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它们能够袭击比自己大一倍、体重比自身重10倍的猎物。他们捕猎的主要工具是锯齿状的利牙和巨大的爪子。双门齿兽,袋南兽,巨型短面袋鼠,平面袋鼠等都可能成为它们的食物。它们的对手则是当时生活在澳洲的其他食肉动物如袋狮,金卡纳鳄,沃那比蛇等。这种蜥蜴的捕猎技巧可能包括在水边伏击猎物,然后迅速咬断猎物后腿使其不能逃跑。最早到达的澳洲原住民可能曾与之同期生活过。古巨蜥没有留下完整或接近完整的骨骼,专家们估计它们最大可能有7米长,体重600多公斤。

图8

图9

澳洲一些生物学家相信古巨蜥仍然生活于澳洲雨林之中。1977年,澳洲汤斯维尔(Townsville)露营客宣称发现一种蜥蜴,其体型远比科莫多龙(Komodo Dragon)还要大。古老的原住民传说中提到,有一只来自高山的肉食性巨蜥曾造成村民恐慌。他们所指的很可能就是史上最大型的蜥蜴----古巨蜥。昆士兰一名农夫在农场中所找到的骨头确定为古巨蜥的骨骸。古生物学家估计那些骨骸只有300年历史。这项发现或许能证明多年来古巨蜥在该区的目击事件。原住民大约在4万8千年前抵达澳洲,而古巨蜥及该区的其它大型动物却约在同一时间突然消失。在2008年9月,属于一名失踪登山者的摄影机,手表和凉鞋,在北昆士兰的河岸被人寻获。在附近发现了不明动物的足迹。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蜥蜴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科摩多岛上的科莫多巨蜥,又称“科莫多龙”, 1912年被发现,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被印尼政府定为保护动物。该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3 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丛中吃掉。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再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领。

图10

在距今4000万年前,地球再次变得炎热湿润,那时的蜥蜴迅速进化、体型变大,成为巨蜥。不过,由于这段湿热期并没有延续太久,大多数巨蜥后来因全球降温又逐渐灭绝了。模拟研究显示,如果这段湿热期再持续两三千万年,恐龙极有可能会再度出现。

图11

图12

科学界认为,如果人类不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将不断升温,南极和北极的冰雪将最终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部分沿海地区将被淹没。世界绝大部分陆地将变成湿热雨林地区或干旱沙漠地区,这样将导致人类退出这些地区,迁居到那些少量的“凉爽地区”。在人类活动稀少的湿热地区,草木疯长,地球含氧量不断增加,这些都有利于爬行动物大规模繁殖,并且体型不断增大,最终进化为恐龙那样的大型动物,人类或许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看着眼前这几只经常与我“约会”的蜥蜴,很小、很温顺,若干万年后它的后代会不会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庞然大物,谁也难料。那时,我们这些现代人类早已灰飞烟灭,人类和蜥蜴还能像现在的我与蜥蜴这样亲密接触吗?

作家天地官网

新营销杂志社官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期刊

尚舞电话

俏丽教师编辑部

中国房地产业期刊官网

科海故事博览期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