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汉方养猫古人也有猫奴从诗词歌赋了解古
欢迎来到白娜科普,本文由【萌宠有嘉】独家原创,禁止抄袭、洗稿和搬运等行为
不知道从何时起,广大爱猫的列为铲屎官被大家爱称为“猫奴”。我是从古至今,爱猫之人乏善可陈,比比皆是。从庄子开始到宋代唐代等朝代,都有古文或者诗词记载与猫咪相关的逸闻趣事。今天白娜将从文化的角度,梳理古代文学和诗词中,各位前辈对猫咪的赞赏和赞美。分享古人通过诗词歌赋的描述,展示当时人们养猫的仪式、习俗和猫咪的主要作用。
说起古文里记载与猫咪相关文献,大致上可以追溯到《诗经‧韩奕》:“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不过显然在那个时代猫猫被当成熊或罴之类的生猛野兽来看待。
《庄子‧秋水》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的譬喻,和千里神驹相比,若要抓老鼠还是得靠猫猫。到了《礼记》则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猫变成了很专业的仪式,据说还能分成用鱼或用盐裹之类的专业流程。
到了宋代之后,养猫逐渐成为常态,除了补鼠这样的功能性,也有文人已经开始将之当作宠物对待。当时有个称喵的流行语“狸奴”,照字面翻译就是“猫奴”。不过和我们现在猫主人用以自称还是不太一样,“狸奴”应该是以狸为奴的意思。其实除了狸奴,古文中还曾给猫取了各种可爱的名字,根据清代爱猫人士黄汉编撰的毛孩类书《猫苑》里,有这样的记载:
猫名乌圆,又名狸奴,又美其名曰玉面狸,曰衔蝉,又优其名田鼠将,娇其名曰雪姑、曰女奴,奇其名曰白老,《稽神录》曰昆仑妲己。……以乌圆为猫,相沿久矣,考王忘庵题画猫诗曰乌圆炯炯。
因为猫的虎斑毛色,圆滚滚的眼珠,以及犹如女性般的柔媚行动,历代于是取了类似乌圆、妲己、女奴或田鼠将等等昵称。民间网络文,也都提到宋代几个著名的爱猫人,黄庭坚和陆游大概是最有名的。
黄庭坚是苏东坡的门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后来颇负盛名的江西诗派就是由他所领导。当时江西结社流传的什么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等等技术,据说到现在还有人在用,抄袭致敬傻傻分不清楚之类的。不过那些狮潭(诗坛)的传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其实黄庭坚虽然有一首〈乞猫〉诗,不过好像是拜托人家送喵喵给他,让他回家抓老鼠专用。所以黄庭坚其实也不是真的爱喵人,还是把猫咪当成工具发挥其功能性: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因为秋天到了鼠辈横行,又听过隔壁母猫生了好几只小猫,于是买鱼来聘猫以捕鼠。这基本上是延续《礼记》的古法,后来养猫有成,老鼠老虎傻傻分得清楚全部都抓光了,黄庭坚又写了一首赞叹喵喵: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当令鼠穴空。
意思是说自己虽养了猫奴一只,却没喂它吃太多好鱼好料,但它就能立下犹如汉代名将细柳将军一样的威猛战功,四壁的老鼠都给它给吓鼠了,真的很乖很好很棒棒。
至于说起宋代爱猫猫第一诗人,应该还是咱们的爱国诗人陆游。不过不是因为陆游特别爱猫,而是他特别爱写诗。之前提到过因为文献亡佚,六朝以前的诗歌是十九不存,只剩下百分之十。
相对来说,唐宋诗歌虽然也有亡佚,但比例没那么高。就现存还得见的作品来考察,陆游存诗大约七千多首,比李白、杜甫都还都多上好几倍,所以他的各种体类与题材的诗都得以被保存下来,这样解释比较说得通。他有几首提到猫猫的诗,先来看一首五律〈赠猫〉: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于菟.
之前网络就有流传过一群野猫跑去嗑猫薄荷,集体醉倒的照片。然后陆游这只喵喵还整晚占着毛毯不放。于是诗人决定给小猫取个名字,叫它小于菟。于菟是楚人对老虎的别称,根据《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
陆游将聘来的新喵喵取名小老虎。陆游还有另一首七律〈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此诗〉: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书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鱼餮虽薄真无媿,不向花间捕蝶忙。
除了让喵喵帮忙扑杀老鼠,还顺便陪禅修。对于佛系诗人,这只猫对他来说简直是哆啦A梦等级了。此外陆游还有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堪称相当经典,非常符合我们现代思维: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大意为因为风雨大作,连海涛都吓到眼睛业障重不敢出门。总之就是躲在家里靠着火炉暖被,与小老虎喵喵相依相偎取暖,猫最重要有猫万事足不出门了。
不过严格来说,古代虽然有爱猫人,但似乎更加着重猫猫的工具性,猫奴这样的新型态人类应该还是到晚近才出现的。所谓宠物宠物、宠极之物,有这样宠物相伴,也让古今的人们有了另外一种新的视野与生活体验。
我是白娜,关注【萌宠有嘉】获得十六年资深铲屎官的养宠经验、萌宠故事和营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