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楼道和房子隔音差很多有多少西安人被噪
人这辈子会买几套房?有的人说一辈子也就买一次;有的人说两次,一次刚需一次改善;有的人说怎么也要三次,一次刚需、一次改善、一次投资。
我今年38岁已经买了2次房,本以为可以不用再折腾房子从此舒心,实际却很快打脸了,我知道我肯定还需要再买一次。
第一次买房是我28岁的时候,那时候是婚前买房,考虑很简单,觉得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个自己独立的空间就足够了。选房、凑钱、装修、家具……全部亲力亲为,住进去的时候真的是成就感满满、幸福感爆棚。但这种幸福感并没有维持多久。
我一个人住,白天基本不在家,下班后劳累一天就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让我好好休息,但我楼上住着一共5口人,祖孙三代,只要你想休息的时间,上面就从来没有安静过。周末想睡个懒觉,楼上的人不到7点就起来,你能清晰地听到孩子在家里玩滑板车、倒玩具的声音。晚上更是从八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拖动家具的声音、不知道什么砸地板的声音、小孩子奔跑的声音,有时候还有吵架吼叫的声音……安静的时候可以说几乎没有。
刚入住,我也能体谅别人,心想他们可能不知道房子这么不隔音,于是我和颜悦色地提醒他们我们的房子隔音太差,希望他们晚上十点以后要稍微注意一下,不然会影响到其他人休息。他们毕恭毕敬地笑着答应说一定注意,还回过头看一眼孩子教育他以后不能在家玩滑板车了。气氛很融洽结束了这次沟通,心想以后肯定没问题了。但是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满心期待晚上的到来结果依然如故。我晚上一般11点左右睡觉,有时候刚入睡就被楼上吵醒,心惊之余基本又要折腾到12点才能再次睡着,那种烦躁的心情无法用言语形容。
为了解决楼上噪音的问题,我叫过物业、报过警,有时候能好一段时间,但正当你要习惯安静的时候他们又会卷土重来。每次上去说他们都毕恭毕敬说孩子不懂事,下次会注意,越是这样屡教不改你越要气到爆炸,但却又无能为力,真的是能把人逼疯。
后来结婚买婚房,因为怕噪音的问题我强烈要求买了顶楼,虽然很多人说顶楼太热还容易漏,我依然坚持,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怕再遇到一个不靠谱的邻居。
因为有了自己之前的体验,我居住一直比较小心,就怕给楼下带来困扰,但生了孩子以后这个问题就不能完全避免了。婴儿时期,孩子晚上哭闹是常事,但因为孩子小,大家即使觉得吵也都会理解。孩子会走路以后,活动量大了,家里玩具、车的各种声音不可避免,为了不影响别人,我对孩子控制很严格,在家坚决不准玩车类的玩具,也不准他大声喊叫,只要有空基本都带着装备从顶楼去到院子里玩耍,这样自己会非常累,每天下楼无数趟,有时候大太阳也陪着孩子在楼下。而且再怎么样孩子在家的时间还是长的,严格管控很多时候也是压抑孩子天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困境一度让我很是焦虑。
就在昨天,我在楼道里看到了这样的字条,虽然我非常注意,说的也不是我,但是依然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我家有孩子,也特别能理解被人打扰到的崩溃。
仔细想来,关于噪音很多时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谁的素质高谁的素质低,而是住在高层不可避免的邻里矛盾,可能谁都没有错,但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是错了,其实真正错的是高层这种居住方式。于是我又再次动了换房的念头,我想逃离这种居住方式,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和家人的空间,不再是你踩的地板是别人家的屋顶,你头顶的屋顶是别人家的地板,虽然是你买的房子,你拥有房产证,但这个空间其实并不是真正完全属于你。
放眼现在市面上的住宅形式,唯有庭院式住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独门独院,头顶天脚踩地,没有楼上楼下邻居,一栋房子完整的属于你。孩子可以在家尽情地玩耍,出门就是院子也不用大人陪上陪下。自己可以在家听音乐、做运动都不会打扰到别人。想出门了也不用上下几十层电梯这么麻烦,出门就是院子,搬把凳子坐一坐、晒晒太阳、喝喝茶、闻闻花香,岁月静好。越想越憧憬,我想这样的居住方式一定大人的脾气会更好,孩子的性格更开朗。
古往今来,就在几十年前,中国人都一直以独立住宅为主,谁家还没小院子,豪宅更是讲究几进几出,只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城市化,人们开始大量涌入城市住进高层,享受物质生活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承受着这种全新居住形式带来的弊端。虽然长安居大不易,但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也为了自己能更加从容舒心的中晚年,我知道我又要买房了,买一个拥有独立门户的庭院式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