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清真食品

小屯镇电器维修视频丨斑驳旧书桌成传家宝平

发表于:2024-07-31 18:07:56 来源:蓝莓资讯

视频加载中...

4月13日,记者来到平原县腰站镇小屯村。1926年春,这里诞生了平原县第一个党支部——小屯党支部。当日正逢小屯村村集,村头村尾叫卖声声,好不热闹。“我们这个村集也是周边最大的集,附近村的村民都习惯来赶集。”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常国强告诉记者。

在集上,记者遇到了腰站镇北堤村村民王玉荣。她的爷爷,正是当年小屯党支部的创建者王旭鹏。她介绍:“当时党支部就设在小屯张振隆家的药铺里。”

王玉荣是一名乡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工作33年已光荣退休。她弟弟叫王玉辉,今年56岁,是一名退役军人。虽然爷爷去世早,但他们从小就听家里人说起爷爷的事迹,红色家风赓续传承。

王玉辉的家在紧挨着小屯村的徐庄村,小院宽敞明亮,家中冰箱、空调和电视等一应俱全且都光鲜,是个小康之家。唯独摆在客厅的一张旧式方桌已显斑驳,露出了底色,显得“格格不入”。“别看这桌子旧,可是我们的‘传家宝’。”王玉辉说,“这是我爷爷当年用的,他曾在上面印刷传单刊物,宣传党的主张呢。家具和电器都换了几次了,这张桌子说啥也不能换。我有三个孙子一个孙女,要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用鲜血牺牲换来的,得做一个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将红色家风代代传。”带着记者过来的常国强接过话头说:“这张桌子,也是我们大家的‘传家宝’啊!”

小屯村、徐庄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是相对较为偏远的村庄,由于紧邻马颊河,灌溉条件好,农业基础还不错。前些年随着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地有的也撂荒了,集体经济薄弱,几乎变成了“空壳村”。2018年,小屯村、徐庄村相继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其中小屯村流转了303亩土地,在借助上级资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发展“边角经济”,种植了1000余棵国槐,第一年集体收入就突破了3万元,去年该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县里的五星级党支部。

绿油油的麦田长势喜人,60多岁的小屯合作社理事杨德刚正组织灌溉。他当过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去年退休后继续在合作社帮忙打理农田。“日子过得咋样,跟支部强不强、村风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杨德刚深有感触,“去年,村里河道拓宽清淤,涉及到40多户村民的杨树需要砍伐,仅开了一次党员群众代表会,大家都理解赞同。”

现在小屯合作社又加入了腰站联合合作社。联合社由19个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组成,共流转土地9000亩,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大合作,实现镇域内的农业生态循环链。他们联合成立峰瑞高廪农业集团,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康乃馨种植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等。常国强介绍,入社土地粮食耕种收等成本每亩约节省400-500元,在联合社带动下,他们还与平原县耿师傅月饼、倍好吃食品等签订购销合同,去年亩均实现利润1950元。

“平原的革命火种从这里点燃。那张百年书桌是家风的传承,也是村风的象征,时刻提醒我们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村庄,干部要当好主心骨,带领大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常国强说。

■ 相关链接

平原县第一个党支部

1925年,年仅19岁的王化有(入党后改名为王旭鹏)在临清棉业讲习所毕业后回到平原,到县警备队担任司书。他关心时局,热爱祖国,结识了共产党员李宗鲁和延伯真,在二人的启发教育下,王化有思想进步很快,当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旭鹏入党后,除积极做好搜集信息和联络工作外,还在家乡徐庄和小屯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展张振隆和刘庆峰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王旭鹏与张振隆等组建了平原县第一个党支部——小屯党支部;同年3月,他出席了山东农运扩大会议。

小屯党支部成立后,以张振隆开的药铺作掩护,王旭鹏带领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周边村镇演讲、散发传单,积极进行组织发展工作,在徐庄、韩营、刘宁口和津期店等村发展多名党员,并建立了刘宁口党小组。后来,王旭鹏先后担任中共鲁北特委委员、鲁北特支负责人。

1928年,平原县党组织在鲁北特支领导下,搞农民运动,开展党的活动。当时的王旭鹏已患肝硬化腹水症,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后因病情恶化于当1928年年底病逝,年仅24岁。1956年王旭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张大伟 曹伟 任万超王超 王子达报道)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怎么收费

赴美就医中介机构

美国新药购买和处方药回寄- 美联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