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电器维修半月谈丨长治转型谋治
长治:转型谋治
半月谈记者 刘扬涛
山西长治,古称上党,因“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而得名,全境位于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曾导致这里经济脆弱、环境污染严重。2017年,长治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蹚新路,开新局,这颗“太行明珠”在转型发展中重焕生机。
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由粗变细:煤合成蜡后竟能做口红
初夏时节,位于长治市潞州区的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园区里一派繁忙景象,成批的尼龙6切片投入长管道内,伴随着机器轰鸣,成千上万根白色细丝被源源不断地拉出。
“这是我们利用焦化副产品生产尼龙6短纤维材料自主研发的一套技术,我们称之为‘炭中抽丝’。”公司相关负责人魏慧卿介绍,“生产焦炭的副产品主要有煤焦油、初苯和焦炉煤气,这几年我们通过延长下游产业链,基本做到将这些原来的‘废料’吃干榨净。”除了尼龙6短纤维生产项目外,潞宝集团还计划借助焦炉煤气制氢的资源优势,打造氢能源全产业链。
潞宝集团是长治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长治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叶菁表示,近年来长治市挖掘传统产能潜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实现由“黑”变“白”,由“白”到“细”,初步形成煤焦化、煤气化、煤油化等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循环产业链。
“过去煤炭按‘吨’卖,现在煤炭按‘克’卖。”山西潞安煤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国良说,他们利用钴基费托合成技术将焦炉煤气加工成蜡,进而做成基础油,实现了用煤制油。“钴基费托合成蜡是制造润滑油、特种蜡、口红等产品的原料,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我们生产的太行润滑油达到Ⅳ类基础油的高标准,畅销海内外。”
从无到有: LED产业集群现雏形
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该公司运营总监崔程远回忆:“刚开始我们要技术没技术,要市场没市场。”公司成立后,创建了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出专利技术200多项,并获得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如今,这个公司已形成年产LED显示屏1800万张的生产规模,产量占全国市场8%左右。
“现在一些广东、山东的原材料供应商都被吸引来到我们的园区附近建厂。”崔程远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个围绕高科华烨公司的LED小型产业集群正逐渐形成。
在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里,一颗颗深紫外LED芯片正走下生产线。中科潞安研发中心主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刘乃鑫介绍,深紫外LED芯片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主要运用于医院、公共场所及家庭的杀菌消毒。
“我们拥有全球首条大功率量产化深紫外LED芯片生产线,目前年产芯片6000万颗。同时,我们研发的杀菌水杯、无菌空调等应用产品也即将投入市场。”刘乃鑫说,“我们将通过上游核心产品深紫外LED芯片,带动中游器件封装、下游白色家电消杀应用产业的集聚发展,力争形成全产业链。”
长治市政府招商中心副主任牛志勇说,目前长治市已有LED企业30余家,初步建起集蓝宝石衬底、LED外延及芯片、LED封装、照明灯具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除LED产业外,光伏电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也在迅速崛起,成为驱动长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位于长治市武乡县王家峪村的八路军总部旧址 柴婷 摄
由乱到美:生态赋能城市发展
长治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涛声阵阵、凉风习习,三五成群的市民漫步于岸边旅游步道上。不少百姓还记得,眼前这座美丽的公园曾是荒草丛生、坑坑洼洼的水滩。
“漳泽湖国家湿地公园早在10多年前就设立,不过一直未向市民开放。”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从2019年起,长治市政府开始对漳泽湖外围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和园林景观建设。2020年7月,全新的湿地公园迎来第一批游客。
作为华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的典型代表,总面积58.7平方公里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如今既是600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成了长治百姓的后花园。来自全国的旅游、摄影爱好者被这里的独特环境和珍稀生物吸引,前来者络绎不绝。
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长治以生态建设推动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近年来,长治大力开展“山水气城”综合治理,先后完成5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沁河、漳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青山不老,碧水长流,“美丽长治”成为城市名片,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长治旅游业起步较晚。”长治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魏迎春说,长治市地处太行旅游板块核心区域,资源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重加强城市服务能力建设,开通10余条低价旅游直通车线路,串联太行山大峡谷、太行八路军纪念馆等周边旅游景点,充分发挥旅游集散地的作用。“今年下半年,山西省第七次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长治举办。届时,我们将向世人展示一个更加美丽开放、生机勃勃的长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