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冬天养花(遇见广州|去赏花,感受千年花城的冬日幸福)
新春时节,花城赏花。广州的冬日,一片春意盎然。
视频加载中...
(视频|遇见广州|去赏花,千年花城的冬日幸福,时长共4分)
云台花园,百花争取吐艳,生命恣意绽放。市民游客驻足在姹紫嫣红之中,欣赏各色花卉组成的一幅幅绚丽画卷。
在二沙岛,异木棉、醉蝶花、万寿菊……人们在蓝天碧树下撑起了帐篷,呼吸着伴有花香的空气,感受春的气息。
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这背后既有大自然的馈赠,也有自下而上的文化共鸣。
每年的大寒前后,大概也是全国最冷的时候,北方不少地区飘起了鹅毛大雪,一片银装素裹。
南国大地,则是另外一番独特景象。百花争艳的各大公园,犹如镶嵌在广州城市的五彩珍珠;道路两旁,多节点的花卉景观形成百里花海,为城市穿上了瑰丽的迎春衣裳。
老家在湖南株洲的吴小姐对花情有独钟,她来广州求学、工作已有10年,周末特意到海珠湿地公园赏花。色彩多样的杜鹃,是吴小姐的心头好。除了常见的玫红色、红色、紫红色,海珠湿地的水岸及桥边种了稀有的白色、金黄色和渐变色簕杜鹃,吴小姐和同行友人纷纷称奇。
“我高中开始就爱上了花,一到周末就去公园看花,有时候看着一朵小小的花蕾绽放出一朵鲜花,见证生命的过程会特别振奋。”她说,“相比起老家,广州的春节更暖和,色彩更斑斓,更有春天的味道。作为一位爱花之人,花也是让我留在广州的原因之一。”
广州冬日如春,走进云台花园的玻璃温室,甚至还能感受到热带风情。桫椤、彩叶芋、大叶鹿角蕨……郁葱繁茂的热带植物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雨林画卷,如同走进《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
来自东山实验小学的孙同学,周末跟着爸爸到云台花园赏花识花。“这个学名叫月季,其实不是玫瑰。这个是三角梅,花期通常在一月左右……”在云台花园的玫瑰园,她饶有兴致地跟记者介绍刚刚学到的“知识点”,“我喜欢花,更喜欢广州。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就会教我种花,鲜花是千奇百怪的,有的还长得像人呢。”
来到二沙岛艺术公园,空旷的大草坪上,游客们撑起五彩缤纷的帐篷、争奇斗艳的鲜花,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宛若一场色彩的嘉年华。
年初,广州推出了第一批24个公园绿地帐篷区域,受到广大市民游客热捧,二沙岛就有传祺公园、广州发展公园、二沙岛艺术公园等三个公园上榜。市民们带上一家老小撑起帐篷,铺上餐垫,分享美食,不亦乐乎。
“老广”麦纾韵刚刚退休,学起了摄影。趁着天气宜人,她拉着一箱的装备来到云台花园采风。
育花赏花品花,早已烙进了她的家庭记忆。麦纾韵祖祖辈辈都在广州,跟花有着深厚的渊源。她说,“听我妈妈说,外公以前在天台上种有好多花,每年春节,都会把花摆在屋子里边,每一个盆花上面,都写着一个字,寄托着对新年的期盼。”
与时俱进,鲜花拍摄也成为了品花的新时尚,惜花的麦纾韵不敢有一点怠慢。“花是很难拍的,我从中午过来云台花园玫瑰园,计划待到傍晚才回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日照亮度、风向,甚至不同的气温,拍出来的花都有不一样的美。虽然会比较累,但是心情很快乐。”
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家家户户接过种花赏花的接力棒,麦纾韵是千千万万广州人的一个缩影。
广州地区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四季常青。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各种花卉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人民种花、爱花、赏花、品花和赠花的传统可追溯至汉代。
西汉时期,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国,就看到了当时南越治所在今广州境内,已经是百花生长之地,还从西域将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素馨花、茉莉花移植到这里,当时广州妇女已经懂得用“彩线穿花心,以为首饰”。由于人们爱花和栽花,于是出现专门买花、卖花的市场,称为花市。
延绵千年的花市,是广州人的文化记忆,文脉传承。
去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行花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迎春花市上报,为越秀区首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有意思的是,每个广州人都是这项国家级非遗的传承人。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在参与央视新闻的“行花街”直播时曾谈道:“欣闻行花街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个中的特殊意义,或者说与其它非遗的最大区别,是广州街坊人人都参与着非遗传承的整个过程,每个行花街的人都参与传承着广州人辞旧迎新的独特仪式感,代代相传。广州人生来爱花,一年一度倾城而出行花街,是集体呈现出来的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胎记。”
疫情前,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民俗活动。
“没有比广州更适合我的城市了。”3年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国锋教授从湖北来到广州工作,深耕花卉的新品培育和引种驯化。
花卉科研工作者来到广州,便如同鱼入大海、虎归山林。广州为何有这样的魅力?刘国锋说,“世界上主要的花卉品种,5摄氏度是一条分界线,只要不低于5摄氏度,基本都是可以存活的,广州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花卉的培育和生长。”
在刘国锋看来,从事科学研究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学以致用,广州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成果转化市场。“辛辛苦苦研究的东西,老百姓没兴趣,政府不重视,就难以为继。”
在多年的选种育种生涯中,刘国锋去过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像广州这样,从老百姓到政府对花卉都有高度的文化共鸣的城市,在世界上都不多见。某些城市,也许鲜花种植业很发达,但从‘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点来说,也是比不上广州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国锋所在的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团队培育出了“广州1号”矮牵牛。与进口大花品种相比,“广州1号”花更大,植株更强壮,粉红色带白晕,花冠常褶皱,抗病、耐湿热能力强,尤其适合作为城市观赏性花卉推广应用。
为了丰富花卉的生物多样性,广州多年来坚持自育、外引两条腿走路。美丽异木棉就是外引的一个成功典型。
广州市市花是木棉花,有比较严重的飘絮问题,会引起部分人群过敏,并不适合大面积的种植。美丽异木棉跟红棉是姐妹树,跟红棉一样,它体态优雅,有挺拔的树干和伞形的树冠,每年冬天开出粉紫色的花朵,但不会飘絮。如今,每逢9-12月,广州的道路两旁,美丽异木棉满树姹紫,秀色照人,成为点亮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花卉景观、花卉文化、迎春花市等早已构成了广州人文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将全年花事活动整合成“广州花展”主题品牌,以“广州花展”为载体,浓缩花城一年四季的花事精华,让广州的“花城”形象更立体、更全面、更有辨识度,让海内外朋友更深入地感知这座老城市的新活力。
【出镜】钟晓宇
【文字】谭超
【摄影】符超军
【拍摄】崔格僖
【设计】张雅
【统筹】郑慧梓 钟晓宇 罗莎
【策划】陈邦明 冯艳丹
【监制】何又华 罗彦军
【出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
【作者】 谭超;符超军;钟晓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