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灌溉养花(盆景树势弱,成型慢?复壮盆树“打点滴”,控制水肥好操作)
我们知道,人在生病的时候会用打点滴的方式给药、给水、给血、给营养,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绝大多数盆景在莳养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种或几种养护目标的特殊情况下,我们也可采用这种实用高效的方法给这些植物们“调养”一下身子骨。
滴灌技术经常会应用在现代农业技术,利用循环渐进的方式来给盆景和盆栽提供营养的点滴方法,尤其是在养护数量较多植物的情况下,能为盆友们节省不少的时间和工作量。
浅盆土稀,正常浇灌易失水土
合理的用水和用肥,延时浇灌,肥水共浇,能促进桩材的生长,加快成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除了普通的树桩类盆景外,还可以应用在难以管理的生桩、成品树桩、或盆土比例过小的这一类盆景:如无盆沿、或是全附石类盆景等等,使这类难于管理的盆景变得易于管理。
点滴法应用方式盆栽上的专业滴灌设备
浇水可以采用点滴法来进行,购置专用的滴灌管、或用水管加点滴管,自制自动滴水器。再将它们分布到各个养盆上,水龙头出水调到最慢,点滴滴速调节器再调更慢,这样就可以长时间保持盆土的湿潮,加速盆景的生长。尤其是在夏季烈日下使用此法,简便了管理,而且可以在烈日下保证肥水不断,促使植物旺盛生长,非常适合于植株量大又无法时时照顾植株的园艺爱好者。
如果盆栽的不多,可以选择使用容量较大的可乐瓶或包装桶壶,将输液器接好,置于高处,调好滴速,这样植物们就可以进行稳定的供水输液。
如此操作之下,植株就可以获得长时间的供水。尤其适用烈日下气温高时的浇水,也适用时间较少或是假期出游时的应急方案,平日保养盆景的时候可极大地简化管理,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对于一些喜湿的植物,比如小叶榕、金弹子、紫薇、赤楠、黄杨等,采用此法,可以让它们生长迅速,加快桩材的成长。
点滴法还可以应用于施肥点滴法不仅应用于浇水,还可用于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都可使用。
常见的化肥大多为无机肥,将其按比例稀释溶解于水中,进行滴灌颇为有效;农家肥为有机肥,但杂质较多,滴灌时,为避免堵塞水孔,需先过滤而后兑水。用腐熟尿液对水滴灌,可免于过滤使用效果尤佳,不过现在大多数盆友都是在自家阳台等一些小空间莳养各类花木的,用这类农家肥味道太重,并不太现实,但用无机化肥却完全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点滴法用水用肥比较节约,肥水混合好,肥水利用率高,可长时间保持肥水供应,不容易使土壤板结,不易引起肥害伤及植株。是一种非常有利于盆景健康生长的施肥方法。
使用点滴法结合全日照,可使植物枝条增粗、改善叶质、叶色。确保一些常绿树的出芽繁茂,如金弹子,用点滴法浇灌,可让植株每年可多达四次发芽,仅在盛夏与冬季不发新芽。这在蓄养枝繁叶茂的冠幅和枝盘使用截枝蓄干的修剪法造型时,可起到有枝可蓄、可截。培育小苗造型者,成材的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点滴法对树型盆景尤为适用点滴法适合于各种不同的盆景,对于桩景尤为适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树桩盆景的管理,可用于各种场地的树桩盆景的管理,更适用于特别难以浇水的类型的树柱盆景的管理:如比较少见的挂壁式盆景、或是无盆沿的砚式、全附石式、浅盆无水口,枝多土少的、水旱式的盆景等等。
无水口或水口极浅的盆景浇水往往十分不方便,且水流下渗速度慢,极易造成盆面径流,而利用点滴法去浇水则可以改善浇水环境而不致使肥水外流导致浪费。若将阳台作为盆景的养护空间还可能让外流的污物染污环境,不好清理。
有些桩景盆面已作地貌处理,桩材枝叶多而用盆小,叶土比例相较悬殊。如我国港台地区、外国的一些盆景树桩,普遍叶多土少。在夏季烈日的考验下,水分蒸发极快,如此情形,一日三浇水或也只少不多,偶一疏忽,必致掉叶、焦叶。唯有持续供水,如滴灌、浸灌等方法,才能为这类盆景供应充足的水分。否则必须移入室内阴凉处或冷室养护。
此外,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无盆的砚式、挂壁式、全附石式、异型盆景等盆景类型,都非常出景,只是这些盆景直接浇水留不住水分。必须有另外的浇水方法,才能保证其不是只能在展出或图片上才能见到的这般“潇洒随意”。
滴灌依靠土壤的毛细作用,水的重力作用,将水分传到泥土各处,长期保持土壤的湿润,而保养好的树柱盆景中的任何类型的盆景。很多时候巧妙使用点滴法,不仅仅对盆景的生长有利,还能利用“水重力”开动脑筋设计出很多漂亮的造型。
使用点滴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点滴法浇水相比于传统浇水优势非常明显,一滴一滴把水和肥料注入到泥土当中,水肥从上往下传递,水肥全部经过泥土。泥土的过滤作用可的水滤去,将肥留下,肥料的使用率,保持率都比较好,因此肥料的总量必须控制在低限度的范围内,如给盆树施尿素时,将其控制在1克以内即可,以免肥料富集,烧坏一些脆弱的植株。
使用点滴法,此原则必须严格,以免造成盆栽内营养过剩的情况。另外在使用点滴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速率问题。点滴速不宜过快,以使肥水横向传递与向下传递接近匀速,滴灌的效果能达到最优。
滴速太快时,水分受重力作用,出现两种情况:
在土松软时、快速向下渗透,横向的土壤受水少,而不能满盆湿透。土壤较硬时,沿表土漫浸,下渗的速度慢,有可能漫出盆沿。自制的多用滴灌装置
长条盆因为长度比例大,不易浸透到边缘,可双管齐下,用两条滴水管同时滴灌。滴灌的水源肥源,要进行总量控制,盛水容器较大时,只加至所需水量即可,不一定要太多,水太多达到饱和度后外溢,同样污染周围环境。水量要与盆土的含水量气温,树叶的多少(既蒸发的快慢相结合)进行控制。桶大时只加所需的水,集中供水容器不大时,可将自来水慢连滴入桶内,保持水源稳定不断。
小结由此观之,点滴法绝对不是简单的把水和肥料一滴一滴加入植物里这样简单,想要掌握这种盆景饲养的“绝技”,必须要熟练控制点滴速度与插入土壤的部位,不同植株的点滴速度以及使用水肥的部位都不同,在养护的过程中可自行尝试,摸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