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引入明星明星集体来B站是破圈还是饭圈
刷爆全网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不知你有没有看?30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出道女艺人重拾女团梦,通过合宿生活与舞台竞演,最终选出五位姐姐成团出道。
歌手黄龄也是参加此次「乘风破浪」之旅的女艺人之一,在她的个人介绍中,赫然写着「浴室歌后」四个字。手握《High歌》《风月》等热门歌曲的她是怎么摇身一变为「浴室歌后」的呢?
后来从姐姐们的对话中了解到,黄龄「浴室歌后」「浴室歌姬」的称呼源于她在B站发布的浴室翻唱视频。
「B站小伙伴,你们有没有吃过饭?」是黄龄浴室翻唱视频的固定开头。
自今年3月入驻B站以来,黄龄已在浴室稳定输出了26个翻唱视频,并在三个月内获得百万粉丝,成为B站百万UP主之一。笔者火速去围观了一下她的「魔性」翻唱,魅惑的嗓音、吃CD的现场,能让人循环一下午停不下来。
顺着黄龄的频道,笔者发现诸多明星都在B站开设了自己的账号,B站已经成为继抖音、快手、小红书之后,明星占坑的平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2月起,有超过50位明星入驻B站,几乎每天都有明星官宣进驻B站。
「饭圈化」,何来此担忧?随着大批量的明星进驻B站,许多B站资深用户开始担心B站会像微博一样,被饭圈和流量侵入,抱怨之声不绝于耳。在微博搜索「B站 明星」便能看到他们担忧的文字,一些人甚至夸张的说,B站再也不是原来的B站了。
用户为何会有B站「饭圈化」的担忧呢?
这都要从前不久B站所举办的「心动挑战混剪大赛」说起,该混剪比赛意在号召粉丝们制作爱豆混剪视频,综合评选第一的明星将有机会登上「聚划算百亿补贴55盛典」的舞台。
本是一个明星与剪刀手UP主之间的联动,但由于活动的评判标准里有点赞数、收藏数、分享播放比等数据,便让事情走向了奇怪的画风。
某位明星的粉丝从中钻了空子,在微博号召粉丝圈内部集体为该明星粉丝上传的混剪作品「刷榜」「刷数据」。与此同时,更批量制作低水平视频,打算用数量占领第一位的位置。
「配乐PPT」版混剪大量上线,且播放量、点赞量都遥遥领先。「饭圈」打投的那套做数据方式被搬来B站,在这样的逻辑下,明星视频能拿下如此高的点赞和播放数据,都是因为明星个人的流量,而非混剪视频的水准。
这无疑与B站内容至上的理念相悖,此举激怒了大量B站用户,纷纷指责该艺人粉丝违反活动规定。最后以B站发布声明,诚挚致歉,删去这位明星所有相关投稿为结束。
这一事件将B站「饭圈化」的争议推向高峰。由此可见,「饭圈化」是指内娱「饭圈」思维的侵入,而非明星批量入驻B站导致,把「饭圈化」的锅扣在B站和入驻B站的明星身上还是有些偏颇的。
按平台属性来说,B站与微博等以文字为观点分享的平台有明显不同。B站是以中时长视频为主的社区,优质视频内容的制作是有一定门槛的,可以说,它对B站的内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即便有大批量明星涌入,若没有不断更新优质的中时长视频,也难像微博一样用文字信息迅速稳定流量。
在笔者观察的数十个新进驻的明星频道中,大概只有黄龄与朱亚文等少数人在认真制作视频经营B站频道。很多明星仅是发了问候官宣进驻之后就再没更新过其他内容,还有一些明星直接将抖音账号内容搬运过来或者发布简单拍摄的幕后视频,传播效果并不好。
B站有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每个社区与每个圈层之间的壁垒较高,明星进驻后也都在单独的相关分组内发视频。比如黄龄的翻唱都是在音乐下面的翻唱分组;朱亚文的配音小视频则都是在短片·手书·配音分组下。
所以明星的入驻不是B站走向「饭圈化」的直接缘由,它加速了B站的泛娱乐属性与「破圈」之路,而所有泛娱乐的平台都有一角被「饭圈」占据,因为追星早已成为独立的圈层文化,该净化的不是现在「饭圈」对各平台的侵入,而是内娱「饭圈」与传销一般的商业模式。
「破圈」之路,对标YouTube?「那可是B站啊!」
「B站再也不是原来的『小破站』了。」
以上两句话是在B站破圈与商业化进程中最常听到的两种抱怨之声。但其实B站早就不是那个深度ACGN文化的社区了,现在的B站2/3都是非ACGN内容。许多人在喊着「万物皆在B站学」,「B站是最好的网校」这一口号时,就该意识到目前B站内容所包含的圈层之广。
「破圈」是B站的目标,也是必须。要恰饭,要增长,永远ACGN用爱发电是不现实的想法。内容上的泛娱乐化不仅是平台流量的支撑,也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十年前在大学宿舍里看B站的用户,十年后的身份、职业都会有所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和扩张,这便会导致用户对视频内容需求的转变。
十年前ACG与日本文化爱好者在B站补档补番,中途许多人进了漫威坑,在B站刷群像剪辑,现在一些用户嗑上了内娱CP,又在B站蹲同人混剪。每个用户具体的需求转变轨迹或许不同,但这样的改变的确会发生在用户的成长中。而能跟上用户需求升级与调整的改变不正也是平台的成长吗?
B站与国内其他视频网站不同在于它的月活依靠UP主生产的大量PUGC与UGC,其中PUGC持续占据B站整体播放量的91%,是构成社区内容的生态基石。流量的变现对平台和UP主来说极为重要,能否形成正循环的商业闭环是平台内容稳定输出的根基。这也是B站开展各类UP主激励活动和比赛的初衷。
B站内容结构相似的业内前辈YouTube依靠独特的TrueView5秒可跳过的广告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户内容消费——平台广告变现——创作者内容分成」商业闭环。
「True」的定义是「只有用户观看广告30秒/同广告产生互动后,才向广告主计费。」这一措施使得广告的投放更精准有效,广告主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平台更深受广告主的偏爱。而同时,每1000次播放量1美金的收入,整整高于其他平台1-2倍的收入也诱惑着专业用户内容生产者与内容生产者涌入,保证了用户能在平台海量的视频内容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创作者、平台、用户三方就在这样的正循环中增长。
B站一直没有贴片广告,UP主的激励来自于其他项目的补贴。而B站现在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游戏、大会员、直播电商与品牌广告业务。也就是说,在B站独创的商业模式下,UP主的激励收益与B站的主要收益之间存在错位的补贴,所以B站必须要「破圈」泛娱乐化,让广告主们看到它在Z世代群体的影响力,带起正循环。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全民线上消费时间增长,B站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20年第一季度,B站月活及日活用户迎来上市后的最高增幅,社区活跃度也创历史新高。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跃升至87分钟,月均活跃UP主数量及其投稿量同比翻倍。
明星的入驻只是B站破圈引流的一步,未来可能还有很多步。这途中可能会再遇到如上文提到的比赛一类钻空子的事件,但它目前仍是能包容各类圈层文化的栖息地。与其怀念当年的「小破站」,我更愿意见证B站的成长。
1号结语作为一个6位UID,还是B站在高考时开放免答题注册的用户,期待B站成为中国的类YouTube平台,中国市场也真的需要一个关照各类亚文化、小众文化的社区。但小众不意味着高姿态的嘲讽破圈,diss增长,因为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真的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