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毕业旅游小学一个班级毕业旅行预算17
◆◆ 关注「家学宝」 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胖包
1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
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晒出一张毕业账单——全班毕业旅行预算近 17 万元,毕业拍照留念 2万多元。除此之外,还要定制旅行和拍摄时穿的服装。
(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班的毕业旅行目的地在外地,活动需要三天两晚的时间。
“起初的预算是每个孩子3000多元,大家都觉得价格太贵。削减了部分活动后,最终毕业旅行价格为每个孩子2000多元。”
这位家长说,加上孩子还需要家长的陪同,算下来,每个家庭的支出至少是五千元。
“毕业季就是烧钱季。”
学生家长无奈地说。
每年毕业,孩子们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家长们也愿意给孩子毕业的仪式感。但是仪式感这个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曲解,已然成了形式感、存在感的代名词。
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1969位有过毕业季经历的毕业生。其中,有42.8%的调查对象为庆祝毕业大约花费3000元以上,30.9%的调查对象认为毕业季花费给自己造成较重负担。
毕业季让很多消费项目有了名目,但是仪式感并不等同于“烧钱”。
理性消费杜绝浪费才是合理的消费模式,而选择合理的仪式感来纪念青春会更有意义。
21. 要有仪式感,也要有分寸感
朋友楠楠是个单亲妈妈,也是个非常重视仪式感的人。
她的朋友圈总是不断晒着美食、奢侈品和旅行的照片。尽管离婚了,每年的情人节和七夕她是一定要过的。而她给自己过节日的方式就是送自己昂贵的礼物。
孩子的生日更是不能忽视。每年她女儿二丫过生日,她都邀请活动公司策划一次生日会,邀请二丫的同学参加。教室在活动公司的装饰下,显得美好又温馨。
除了吃蛋糕,做游戏,生日会上还有送礼物的环节。她会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送给二丫一份价格不菲的礼物。
其实楠楠的工资不高,一个月几千块钱,她也没有任何副业。每次问她哪里弄那么多钱买奢侈品,她都毫不在意地说:
“刷信用卡呗。”
我忍不住劝她:
“信用卡也是要还的啊。”
她笑着说:
“没事,分期呗。我想给自己和孩子一份仪式感。”
在楠楠的眼里,仪式感成了物质消费的代名词。只有通过一份份给自己的昂贵礼物和给孩子的奢侈Party才能带给她生活的感觉。
知乎上有一句话:
“仪式感是为了让你觉得,你是在生活,而不仅仅在生存。”
但是,伪仪式感却让生存都变得艰难。
仪式感很重要,但是分寸感同样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2. 仪式感不是伪精致
毕业季的所谓仪式感,更开心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毕业季的活动从方式到组织安排,全部都是由家长来决定的。活动公司更是了解家长们的心思。他们会在每天活动结束剪辑一段小视频,方便家长们发朋友圈。
不知道这种所谓的毕业仪式感是给孩子还是给家长。
仪式感不是跟风,更不是活在虚假的自我满足里。
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个新闻,一个97年的女孩在宿舍把生活过成了诗。
在女孩的镜头中,生活文艺又美好。早餐是精致的蛋糕,摆放在好看的盘子里。偶尔会晒出自己正在用的化妆品,摆出好看的形状。
然而,就在这一张张无数点赞的照片背后,却是杂乱无章的宿舍。
这位把生活过成诗的女孩被室友爆出对比照片。那些镜头中的美好照片,全部是女生在淘宝上购买了道具后进行的摆拍。
早餐并不在餐桌旁,而是在宿舍的床上。化妆品也不是放在精致的桌布上,而是摆在乱乱的桌面上。
李思园在《生活需要仪式感》里说过:
仪式感与刻意、矫情、做作、虚伪无关,它是你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你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你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仪式感是自己生活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存在于你的镜头里。
3. 真正的仪式感,是重情感,轻仪式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狐狸对小王子说: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小王子问: “为什么?” 狐狸说: “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见面,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小王子问: “那仪式是什么?” 狐狸说: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它时刻不同。”
因为有了仪式感,很多稀松平常的事情都被赋予了意义。
绘本《团圆》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图片来自网络)
爸爸在国外工作,每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陪伴他的宝贝。像其他家庭一样,他们家也有包饺子的习惯,只是略微不同的是,爸爸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然后偷偷放进孩子的碗里。
吃饺子之前,爸爸会告诉孩子,有一个饺子里有硬币,谁吃到就会遇见幸运女神。吃到硬币的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到了枕头下面,好好收藏起来。
在春节假期结束的时候,爸爸又要出门了。孩子拿出他珍视的硬币,送给爸爸,并和爸爸拉钩约定,等明年春节再把硬币包进饺子里。
这就是仪式感,它让等待都变得有意义。
仪式感只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的内容永远大于形式。所谓的仪式不过是为了向自己的内心致敬,这无关乎物质。
其实孩子们想要的仪式感很简单。一顿美食,一场电影,一张照片,一起制作的玩具。
只要有了幸福感,仪式感才有意义。
毕业季是孩子自己的毕业季,要怎么纪念,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不应该全权由老师和家长做代表。
要知道,尊重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之所以会产生价值的原因。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