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手法说明骨折吃什么好
骨折复位手法说明 骨折吃什么好
一、骨折复位手法都是什么
骨折手法复位即应用手法将移动的骨折复位。复位前必须了解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分析创伤病理改变,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当手法,如在麻醉下解除疼痛,使肌肉松弛,对准方向,采用牵引、反折、回旋、按压、分骨和扳正等手法进行。
在骨折治疗的过程中,首要步骤是复位。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动。当发生骨折后,骨折段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复位是把折断移位的骨头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撑作用。骨折对位越好,骨折愈合越快。
骨折复位必须掌握远端凑近端的原则,基本复位手法有:
拔伸:主要是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
旋转:用以旋转畸形。
折顶:横断或据齿形骨折,单牵引不易完全矫正重叠移位,可加大成角折顶复位,注意不操作重要的软组织。
回旋:用于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
端提:可以纠正侧方移位。
分骨:尺骨、掌骨、跖骨骨折时,骨折端因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而互相靠拢时,可用分骨法使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屈伸:固定关节近保护网,屈伸远段,可整复骨折脱位。
二、骨折饮食疗法
骨折后2~4周。食疗方: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两周。田鸡煲汤;制作材料。主料:鸡400克,猪肉(瘦)200克辅料:枸杞子25克,三七8克。调料:姜5克。制作工序。
1.鸡切去脚,洗净,放入滚水中煮十分钟,取起洗净,滴干水。猪肉放入滚水中煮五分钟,取起洗净。
2.杞子洗净,田七洗净,捣碎。
3.水12杯或适量放入煲滚,放入鸡,猪肉,杞子,田七,姜煲滚,慢火煲三小时,下盐调味。
骨折后5周以上。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羊骨汤。做法:
1.将黄豆洗净,浸半小时;
2.蚝豉洗净;
3.羊骨洗净,斩件;
4.把黄豆、蚝豉、羊骨一起放火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食物相克蚝豉:蚝豉不宜与糖同食。
三、骨折的外在表现说明
一,全身表现:
(1)休克: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二,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专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以上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四、骨折抢救的技巧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