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初中生女孩看的生活常识书初中生该读哪
“趁着你们现在年纪还小,记忆力也好,一定要多读一些经典著作和有趣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常识。”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18日下午,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学校大礼堂,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作家冯杰面向700余名初中生,进行了一场以“用心体察生活,文学无处不在”为主题的演讲,并在现场为同学们列出了一份推荐书目。
“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是想当一名画家的,但后来却成了一位作家。”在演讲现场,冯杰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作家的。他的童年是在贫困的山村中度过的,那个时候他跟着大人去赶集,见到集市上有那种把人的名字用鸟兽花草给画出来的画师,就很有兴致地在一旁观察,当他看到画师画一幅画就能赚到一毛钱的时候就觉得很羡慕,“因为当时的一毛钱能买一个馒头。”为了能有钱吃到好吃的,他便开始临摹起了邮票上的画。如今冯杰所出版的作品中有很多插画都是他自己画的,他的绘画功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
后来冯杰为了能有一个铁饭碗做了乡上的信贷员,却又不甘心,又想当作家,“当作家也是为了能赚更多的钱,能喝得起一碗羊肉汤。”于是他又开始写文章,并向全国各地的报纸投稿,从此便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然而作为作家的冯杰,小时候却并没有经济条件去读很多的书。他告诉现场的同学们,自己小时候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读书,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姥姥教给他的民谣、歌谣和民间传说,以至于他到长大后都一直以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发生在姥姥家附近的土墙面前。后来上了高中,他才有条件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借书来看,但借来的书都要求两三天后就要还,他就没日没夜地看,眼睛也就近视了。
“现在你们的条件好了,都有图书馆了。”冯杰告诉现场的学生,一定要趁着现在自己还小,有时间也有较强的记忆力,去读一些经典名著和有趣的书籍。
读经典名著要看的是细节,冯杰向同学们列出了一些他推荐大家去读的书目。曹雪芹的《红楼梦》、张贤亮的《绿化树》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还有张爱玲、沈从文的作品。“文学关注的其实都是小事,这些经典名著里面的故事都只是框架,细节描写才是最重要的支撑和精彩的部分。”他告诉在场的学生,这些经典对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作家的温柔之心和草木之心,能带给人温暖。记者翻看冯杰的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说食画》《画句子》《鲤鱼拐弯儿》《非尔雅》和诗集《一窗晚雪》《讨论美学的荷花》等,发现他也描述了很多儿时农村生活的记忆细节。
而什么是有趣的书呢?在冯杰看来,就是一些看起来很轻松、很好玩儿的书。比如《本草纲目》,“虽然是一本医学书,但你可以当做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去读,里面知识点很丰富,比如同样是水,李时珍写了河水和井水的区别,分别能治什么病,甚至也写了路面上车辙里面的水也能治不同的病。”读这样的书就能丰富生活常识,养成一种严谨的习惯,就会避免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犯一些基础性的错误。
在演讲的最后,冯杰也不忘叮嘱同学们,“读书要像学习一样,做到见缝插针,像滚雪球一样积少成多,积累文学常识和生活常识。”
郑东新区文苑学校校长李永强也在冯杰演讲结束后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学校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举办这次讲座的目的就是要大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希望大家在目前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多读一些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据了解,本次“文苑文化大讲堂——作家冯杰专题讲座”由河南文艺出版社、郑东新区文苑学校共同举办,河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杨莉、郑东新区文苑学校初中部主管副校长刘瑞也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杨莉代表河南文艺出版社向郑东新区文苑学校捐赠了冯杰的作品《说食画》《非尔雅》《鲤鱼拐弯儿》。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李冬洁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杨阳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