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之后长安为何会失去都城的资格
五代十国之后,长安为何会失去都城的资格/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五代十国其实也就是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也就是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之前的朝代不二选择的都城长安,也永久失去了作为都城的资格。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曾打算把都城迁到洛阳,但是并没有考虑过长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倒是打算把都城迁到长安,但是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而元代和清代的统治者,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迁都长安。
那么,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的半个世纪,长安就失去了作为此后朝代国都的资格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这一段历史清理一下。
长安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国都的不二选择。不过实际上,在唐朝中晚期的时候,由于人口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漕运困难等原因,长安这座老城就已经有点不堪重负了。当时长安曾多次发生缺水缺粮等问题,以至于唐朝的皇帝,不得不数次到洛阳居住,通过转移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之前的朝代,之所以选择长安,还有一个安全的考虑。因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问题,还是国内的矛盾,害怕诸侯造反的矛盾。秦朝之所以能打败六国,与六国攻不进函谷关有很大关系。刘邦本来是楚人,但是他依然选择在秦地建都,就是因为秦地地理位置险要,可以管控其它地方,其它地方也不容易打到秦地来。
不过,当历史发展到宋朝的时候,实际上,当时最严峻的矛盾已经变成南北矛盾了。北方的契丹、西北的党项、东北的女真等民族已经成长起来。再把都城定在长安,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
当然了,宋朝定都开封,显然也不是很好的选择,安全问题更得不到保障。但是,由于定都开封,可以获得丰富的物资,而当时的契丹,还是宋朝准备消灭的对象,因此对安全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考虑。后来“澶渊之盟”订立以后,南北百年之间没有战事。因此似乎也没感觉到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而后来金国真正大举南下的时候,已经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了。
再后来,就是少数民族建立两个朝代元朝和清朝,以及由燕王朱棣夺去的明朝。尤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已经基本消弭了南北矛盾。自然,北京(燕京)成了新的核心,再想定都长安,显然不太可能了。
- 上一篇:唐朝的厚黑学大师娄师德到底多能隐忍
- 下一篇:雍正死前连下两道密诏乾隆才能稳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