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帝为什么没有资助金国去消灭辽国呢
北宋皇帝为什么没有资助金国去消灭辽国呢?
唐朝的繁荣盛世,随着唐朝的灭亡,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浪潮之中。后来,赵匡胤建立了北宋,而北宋也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北面有强大的辽国,他们占据了幽云十六州这些广阔的平原地带。有了这个地带,辽国可以随时进攻北宋,而北宋却没有任何天险可以依靠,只能依靠平原上的人工建筑作为点状据点,以此,来抵挡契丹人的铁骑。
更有甚者,北宋的步兵都是靠着血肉之躯,抵挡契丹骑兵的进攻,就算赢了,也是惨胜。
此战,宋军的大量装备和粮草都被辽国缴获,辽军大获全胜。
甚至,为了真正打疼北宋皇帝赵光义,次年,萧燕燕领导的契丹军队又再次南下,把宋军打的是落花流水,还俘虏了北宋的几员大将。此时的赵光义,再也不敢进攻辽国了,毕竟,御驾亲征这种事,不是谁都能干的,去年要不是自己跑得快,估计已经成为俘虏了。
然而,宋太宗赵光义想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心,一直没死。对于宋朝来说,幽云十六州是自己的命门,契丹人控制了幽云十六州就等于卡住了北宋的脖子,北宋最大的软肋就在这里,这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最担心的事情,后来北宋消灭女真族的金国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宋太宗是铁了心要收复这个地方。
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辽国发生了变故,辽景宗去世了,萧燕燕12岁的儿子登基,国内形势很不稳定,所谓“主少国疑”。宋太宗一看机会来了,就再次收拢军队,将部队一分为三,在三个方向上全面进攻辽国,这一年是雍熙年,此次战役也被称为:雍熙之役。
萧燕燕再次发挥了她政治军事的才能,仍用老办法诱敌深入。北宋东、中部的两路大军被契丹人打的落花流水,最终,北宋的西路军却是先胜后败。这次,宋太宗赵光义可谓是被萧燕燕用相同战术再次打败,用同一只手打了两次脸。从此,赵光义再也不谈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事了。其实,辽国和北宋在文化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毕竟,契丹人已经被汉化了很长时间。当然,契丹人兼具草原帝国和中原王朝的特点,导致其王朝空前的强大,统治艺术也非常高超。在蒙古草原上的军事贵族,之所以不敢反抗辽国,就是因为辽国支付给了他们俸禄,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在草原上守卫。
除此之外,草原上的军事贵族,也可以用自己的武力,来消除来自其它方向势力的威胁,以此来保障,包括辽国在内的中原腹地的安全,这对于身处内陆的北宋王朝也是一件好事。作为已经汉化的辽国上层贵族,他们本身的侵略性已经大大下降,也愿意与北宋和平共处。
因此,北宋也有了一个稳定而没有野心的“好邻居”。可以说,如果没有了北面这个“好领居”,北宋哪有日后的百年安定,北面很可能会经常遭到草原游牧民族的冲击,北宋也可能早就亡国了。后来,作为军事部落联盟性质的金国灭掉了辽国,北宋也随之灭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相信,北宋皇帝是不会资助女真族去消灭辽国的,不会让北宋失去一个最好的屏障,从而,导致北宋深以为耻的巨大灾难:靖康之耻。可是,历史不能重来,一切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上一篇: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日行多少里
- 下一篇: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到底是怎么对待异姓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