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承插三通

揭秘东汉末年第一家族汝南袁氏的势力有多强

发表于:2024-02-18 10:20:11 来源:蓝莓资讯

揭秘东汉末年第一家族,汝南袁氏的势力有多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汝南袁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而当初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建立了三公九卿这样一套官员行政体系,其中“三公”分别是宰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乃是皇帝以下的最高管理者,丞相统领百官、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辅助丞相,并有监察百官之责。这应该算是最早的“三权分立”。

到了西汉,则是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时期,三公官职又发生了改变,分别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其虽然在东汉后期已经不具备较大实权,但至少从名义上来讲,依然是东汉政府最高级别官员,相当于宰相。其地位非常高,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是所有非刘氏皇族士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所以,一个家族出的三公越多也就说明这个家族的底蕴越深厚,其名望也就越高。

当然,汝南袁氏还不是一般的士族豪强。东汉一朝二百年,出过三公的家族并不少,甚至于像袁家这样的“四世三公”也有。比如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也就是杨修他们家。从杨震开始,其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子杨彪,均官至太尉,堪称太尉钉子户。

但是我们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都知道,袁家成了大军阀,袁绍、袁术两兄弟一度乃是汉末最强。而杨家则是给曹操打工,并无多大作为。

因为在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才是朝堂的主导者,其实权一直在他们之间交换。通常观点认为,东汉朝廷由士族官僚、外戚和宦官三大支柱组成。而由于外朝不如内朝受信任,所以士族官僚相对不重要,其权力远不如外戚和太监大。

也就是说在东汉中后期,国家各项工作的决策权和军权,掌握在太监和外戚手中,他们相互争权。士族虽然也很重要,担负着整个帝国正常运行的政务权。但相比之下,士族的权力没有太监和外戚大。像袁家、杨家这些士族门阀,虽然有名望,地位尊崇,但是并没有太多实权,更像是给他们打工的。

但是袁家到了袁逢、袁槐兄弟两这一代,实力进一步增长。在朝堂愈发混乱的情况下,他们意识到需要给袁家找一些保障。而在乱世,最有力的保障便是军权,所以我们看到袁家和外戚集团打得火热,逐渐将袁家后辈输入军队。袁绍入了西元新军,当了中军校尉;袁术则掌控禁军,坐上了虎贲中郎将。

而正是这些经历,得以让袁家在乱世中转为军阀,而不是像杨家那样继续仰他人鼻息。

还比如当时袁家的大族长袁隗,他除了担任司徒外,还以太傅参录尚书事,担任官员系统的二把手,掌握决策权。

军权和决策权都掌握在袁家手上,袁氏家族怎么可能混的差?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外戚领袖何进认为袁氏是自己的心腹。可能袁绍、袁术、袁隗不这么认为,但何进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何进当大将军时,袁家人在何进这届政府中,扎的非常深。

综上所述来看,汝南袁氏不是一般的四世三公家族,而是掌握了一部分外戚权力,握有军权和巨大人脉关系网络的加强版士族。就算是称其为汉末第一家族也不为过。

有不少人认为,东汉后期的动荡,就是袁隗和袁绍策划的,他们先是激化外戚和太监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火拼。然后再招呼董卓进京,董卓是袁隗的门生故吏,袁隗召他,他自然就屁颠屁颠的去了。

后来何进被太监杀掉,袁氏见二虎相争之计达成便接管外戚部队,铲除了太监。在消灭太监的过程中,曾经一度血洗了皇宫,差点连皇帝也杀了。

只不过董卓不按套路出牌,让袁氏精心策划的阴谋泡汤。如不然,袁氏就是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的最大受益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