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有哪些表现产妇分娩注意事项
分娩前有哪些表现 产妇分娩注意事项
一、6大临产症状
1、你的宝宝“下沉”了
如果这是你的第一次怀孕,在分娩开始前的几周内,你可能会体验到一种"胎儿下坠"的感觉。这时候,你也许会感到骨盆部位的压迫感加重,并注意到胸廓下方的压力减轻,呼吸更通畅。
2、你注意到自己的宫缩增多了
更频繁、更强烈的假性宫缩,可能表明你已进入临产前期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子宫颈成熟了,已经准备好进入真正的分娩。这期间,有些准妈妈会经历类似月经期的绞痛。
有时候,随着真正分娩的临近,宫缩会变得相对疼痛起来,而且每隔10~20分钟,就会发作一次,让你觉得自己是不是马上就要生了。但是,如果收缩没有变得更长、更剧烈、一次与一次之间的距离接得更近,使你的子宫颈张开,那么你所感觉到的可能是所谓的“假临产”。
3、你的子宫颈开始成熟了
在分娩前的几天甚至几周里,宫缩可能会做一些前期准备的工作,让你的子宫颈变软、变薄,也许还会使你的子宫颈稍微张开。(如果你生过孩子,你的子宫颈在产程开始前,便有可能会打开1~2厘米。但要知道:如果这是你的第一胎,即使你怀孕40周,你的子宫颈张开了1厘米,也不能保证你马上就要生了。)如果你已经到了预产期,或者临近预产期,医生可能会在产前检查时,为你做一次阴道检查,看看你的子宫颈是否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
4、你排出了宫颈粘液栓,或者“见红”了
随着分娩的临近,如果你的子宫颈开始张开,你可能会排出宫颈粘液栓——少量稠厚的粘液,在过去的9个月里,它起到密封子宫颈管的作用。这块粘栓可能会一次性成块地被排出,也可能会以增多的阴道分泌物的形式在几天内排出。这些粘液可能带血(可能是棕色、粉红色或红色的),因此叫做"见红"。性生活或阴道检查时,也有可能会影响到粘液栓,从而导致你看到带血的分泌物出现,尽管你几天内还不会生,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如果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几点血斑的话,你就要去医院就诊了,因为这可能是出问题的征兆。当然,有些医生也会建议: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就不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5、羊水破裂
包围你宝宝的充满液体的羊水囊破裂以后,羊水会通过你的阴道流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大量涌出,还是少量渗出,你都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了。
大部分孕妇在羊水破裂前,都会出现有规律的宫缩,但有些产妇却是先破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产程通常很快就会开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还没有开始宫缩的话,就需要被引产,因为没有了羊水囊的保护,你的宝宝受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会增加。
6、有规律的痉挛或后背痛。
这是子宫交替收缩和松弛所致。随着分娩的临近,这种收缩会加剧。由于子宫颈的胀大和胎儿自生殖道中产出,疼痛是必然的。这种现象只是发生在分娩开始时。
二、临产前10大禁忌
一忌怕
孕妇对分娩有程度不同的恐惧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不仅会影响孕妇临产前的饮食和睡眠,而且还会妨碍全身的应激能力,使身体不能很快地进入待产的“最佳状态”。事实上,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只要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安全性非常高。
二忌急
有些孕妇没到预产期就焦急地盼望能早日分娩,到了预产期更是终日寝食不安。她们不懂得预产期有一个活动范围,提前10天或拖后10天左右都是正常现象。
三忌粗心
一些孕妇大大咧咧,到了妊娠末期仍不在意。结果临产时常常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弄得手忙脚乱,这样很容易出差错。
四忌累
是指身体或精神上的过度劳累。到了妊娠期,活动应该适当减少,工作强度亦应适当减低,特别是要注意休息好,睡眠充足。
五忌懒
有些妇女怀孕早期担心流产,怀孕晚期害怕早产,整个孕期都不敢活动。有些孕妇则是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多活动。实际上,孕期活动量过少的产妇,更容易出现分娩困难。所以,孕妇在妊娠末期不宜生活得过于懒惰,也不宜长时间地卧床休息。
六忌忧
调查表明,孕妇在生活、工作上遇到较大的困扰,或者是发生了意外的不幸事件,都可使孕妇产前精神不振、忧愁、苦闷。这种消极的情绪可以影响顺利分娩。有些丈夫或公婆强烈盼望生育男孩,给产妇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也是出现难产的重要诱因之一。
七忌孤独
一般情况下,孕妇临产前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心理,此时她们非常希望能有来自他人尤其是丈夫的鼓励和支持。所以,作为丈夫,在妻子临产前应该尽可能拿出较多的时间陪伴妻子,亲自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使她感到你在和她一起迎接着考验。这是丈夫对于妻子生产的最好帮助。
八忌饥饿
产妇分娩时消耗体力很大。因此产妇临产前一定要吃饱、吃好。此时家属应想办法让产妇多吃些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切忌什么东西都不吃就进产房。
九忌远行
一般在接近预产期的前半个月后就不宜再远行了,尤其是不宜乘车、船远行。因为旅途中各种条件都受到限制,一旦分娩出现难产是很危险的事情,可能危及母子安全。
十忌滥用药物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一般不需要用药,也没有能使产妇腹痛减轻的药物。因此,产妇及亲属万不可自行其是,滥用药物,更不可随便注射催产剂,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三、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1、子宫收缩力:分娩的动力
临产前,子宫收缩会很有规律,持续时间达到50秒~60秒,每2~3分钟阵痛一次。
2、产道:骨产道(骨盆)和软产道(宫颈和阴道)
产前需要做外测量和内诊检查,确定产妇的骨、软产道都正常,了解胎儿的大小和妈妈的骨盆是不是相适宜、宫口开到什么程度、孩子还有多长时间能够出来等问题。
3、胎儿:与胎儿大小位置和姿势有关
十几个小时的过程中,孩子通过产道,可以不断地旋转,胎方位一直在改变,孩子会自主找到合适的位置。胎头有衔接、附屈、仰伸的过程,还有外旋转、内旋转,直到胎儿娩出,整个挤压的过程对孩子非常有利。
4、精神因素:影响产程进展和引起产痛的主要原因
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坚信自己能够自然分娩,每一位伟大的妈妈都是无私奉献的,忍受着难以承受的疼痛,在产程过程中,调整情绪,调整呼吸,保持松弛状态,让分娩的过程更顺利。
四、产妇分娩过程
第一产程: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到宫口开大至10cm
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在潜伏期,初产妇平均需要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才能分娩;进入活跃期后,初产妇一般需要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就能分娩。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
一般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大概需要2~3个小时。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正常情况下,这个阶段只需30分钟以内。如果头胎是剖宫产,二胎是自然分娩,胎盘迟迟出不来,这就可能是胎盘黏连或胎盘长进去了,属于剖宫产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四产程:产后观察
分娩结束后,产妇需要观察2小时,主要是看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情况,方便医生及时做处理。
待产中妈妈要注意:
1、保持精神平静和松弛;
2、产程中多进食、进水;
3、及时排空小便;
4、多变换体位,尽量多走动、多站,不要总躺着;
5、分娩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 上一篇:分析产后内脏下垂的症状教你产后内脏下垂怎
- 下一篇:宝宝一岁食谱这三款最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