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变频电机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五全文

发表于:2024-01-24 10:11:20 来源:蓝莓资讯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五 全文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郡部·卷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道中

虢州

《十道志》曰:虢州,弘农郡。《禹贡》豫州之域,春秋为虢地。七国时秦、韩之境。秦并天下,为三川郡。汉元鼎中,置弘农郡。

《左传·僖二年》曰:晋荀息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以伐虢。

应劭《汉官仪》云:弘,大也,所以广大农业也。

《汉志》曰:武帝置弘农县於秦故函谷关山岭下。

戴延之《西征记》曰:函者,道形如函也。孙卿子曰:"秦有松柏之塞"是也。

《帝王世纪》曰:虢有三焉。周兴,封虢仲於西虢,此其地也。封虢叔於东虢,即成皋是也。今陕郡平陆县是北虢。

《汉书》曰:杨仆为楼船将军,耻为关外人,於是徙关新安,割秦河南、南阳二郡之西境,於故函谷关置弘农郡。

《汉书·郊祀志》曰:黄帝以首山之铜铸鼎於荆山之下,后名其地为鼎湖。(今胡城县也。)

《郡国县道记》曰:卢氏,西虢之别也。

《遁甲开山图》曰:卢氏山宜五穀,可以避水灾,因山以名县。

汝州

《十道志》曰:汝州,临汝郡。《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周王畿及郑、楚之地。

《十三州志》曰:战国时,梁属魏。秦置三十六郡,属三川郡。汉为河南郡之梁县也。

《汉书》曰:梁孝王武,以孝文十二年徙梁,梁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多大县。於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四十馀里。

曹州

《十道志》曰:曹州,济阴郡,置在济阴县。《禹贡》豫州之域。周为曹国地,后属宋,七国时属齐。汉为济阴郡,地在济水之南,故以为名。《曹诗》曰:"薈兮蔚兮,南山朝跻。"(曹南山也。)

《左传·僖二十八年》曰: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移舍於墓"。(言将发冢。)曹人凶惧。因其凶也而攻之,入曹。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曰:"以曹为解。齐桓公为会而封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且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也。"公说,复曹伯。

《尚书》曰:夏师败绩,遂伐三鬷,俘厥宝玉。(孔曰:三鬷,国名,今定陶。)

《水经》曰:菏水,俗谓之五丈沟,东经定陶。

《汉书》曰:高祖五年春二月甲午,即皇帝位於定陶,汜水之阳。

《左传》曰:卫孙蒯田于隧,饮马于重丘,重丘人毁瓶,因诟之。(重丘,今乘氏县。)

亳州

《十道志》曰:亳州,谯郡,置在谯县。《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陈国之谯邑。六国时属楚。秦为砀郡地。汉为谯县,属沛郡。

《左传》曰: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杜注:焦,今谯国。)

《史记》曰:周武王封神农之后於谯国。

《汉书·地理志》曰:王莽以谯为延成亭。

《魏志》曰:后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太史令单飏以为其国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及文帝即位,果如其言。以先人旧都立为谯国,与长安、许昌、邺、洛阳号为五都。

《元和郡县志》曰:后魏立南兖州,周武改为亳州。

《魏略》曰:太祖於谯东五十里泽中筑起精舍,读书,射猎,闭绝宾客,即谓之谯东。

《史记》曰:老子,苦县人也。(苦县,即今真源县。)

单州

《五代史》曰:单州,本单父县,梁为辉州,后唐同光二年复旧,隶宋州。周广顺中,割隶曹州。

《史记》曰:虑不齐,字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国有贤者,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吕氏春秋》曰: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许州

《十道志》曰:许州,许昌郡。《禹贡》豫州之域。周为许国。

《左传》曰:许,太岳之胤也。

《说文》曰:许,炎帝之后也,武王伐纣时封之。

《汉志》曰:颍川许县,旧许国也。

《魏略》曰:后汉建安元年,太祖迎献帝都於许,即此邑也。魏文帝即位,改许昌县焉。

《左传》曰:郑伯清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今有鲁故城在长社县。)

《后汉书》曰:宋宠为颍川太守,问功曹郑凯曰:"闻贵郡山川多产奇秀,前贤往哲,可得闻乎?"凯对曰:"鄙郡禀嵩高之灵,中岳之精,是以圣贤龙蟠,俊乂凤集。昔许由、巢父耻受尧禅,洗耳河滨,重道轻帝,邈世高蹈。樊仲父者,志洁心遐,耻山河之功,贱天下之重,抗节参云。公仪、许由俱出阳城。留侯张良,奇谋辅世,玄算入微,济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城父。胡元安,体曾参之至行,履乐正之纯业,丧亲泣血,骨立形存,精神通於神明,雉兔集於左右,出颍阳。彪义山,英姿秀伟,逸才挺出,究孔子之房隩,存文武於将坠,出於昆阳。杜伯夷,经学著於师门,政事熙於国朝;清身不苟,有於陵之操;损己存公,有公仪之节,出定陵。"

又曰:献帝建安元年,迁都许。

《魏略》曰:黄初五年,文帝东征,留郭后於永始台。霖雨百馀日,城楼多坏,有司请移,后曰:"昔楚昭王出游,贞姜留渐台,江水至,使者迎而无符,不出,卒没。今帝在远,未有急,奈何移也。"

又《景福殿赋》曰:镇以崇台,实曰永始。(台在许昌县。)

《魏志》曰: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董卓之乱,彧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当为兵冲,宜亟去,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韩馥迎彧,独将宗室至冀州。后董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掠,至颍川,乡人留者多见杀略。

陈州

《十道志》曰:陈州,淮阳郡,置在宛丘县。

《元和郡国图志》曰:《禹贡》豫州之域,本太昊之墟。周武王封妫满於陈,春秋时楚灭之。秦灭楚,属颍川郡。汉高分置淮阳国,后汉改为陈国。

《毛诗·陈风》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又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注水经》曰:东门池,水至清而不耗,不生诸草。

《尔雅》曰:陈有宛丘。又曰:丘上有丘,为宛丘。

《汉书》曰:高帝十一年,立子友为淮阳王,罢颍川郡以益之。

《七贤传》曰:汉武出淮阳,到监乡。帝问陈翼曰:"此名为何?"翼曰:"监乡。"上曰:"何欺乎?"翼曰:"臣言不欺。若不欺,佩刀当生白毛;若欺,则无毛。"视之,刃果有毛。(监乡在卢江县。)

颍州

《十道志》曰:颍州,汝阴郡,置在汝阴县。

《元和郡县图》曰:《禹贡》豫州之域。春秋胡子国,楚灭之。秦并天下,为颍川郡。在汉则州汝南郡之汝阴县也。魏、晋於此置汝阴郡。后魏改置颍州。

《史记》曰:蒙恬伐楚寝丘。今汝阴县有寝丘故城在焉。

《吕氏春秋》曰:楚孙叔敖戒其子曰:"我死,王必封汝,无受利地。荆楚之间有寝丘,其地为不利,可长有也。"其子从之。楚封功臣二叶而灭,唯寝丘不夺。一名沈丘。

蔡州

《十道志》曰:蔡州,汝阳郡。《禹贡》豫州也。

《图经》曰:春秋时为沈、蔡二国之地,后为楚、魏二国之境。秦兼天下,以其地为三川。汉为汝南郡。《地形志》曰:"谓之悬瓠城,亦名悬壶城。"又《水经》曰:"汝水周城,形如悬瓠,故取名焉。"

《史记》曰:周武王克殷,封叔度於蔡。挟武庚作乱,周公杀管叔而放蔡叔,与车七乘。子胡改行率德。周公闻之,举胡以为鲁卿士,故鲁国治。复封胡于蔡,是为蔡仲。

《舆地志》曰:新蔡县,蔡平侯自上蔡徙都之,故曰新蔡。

《汉志》曰:汝南郡,高帝置。王莽曰汝汾。

又曰:鮦阳,属汝南郡,在铜水之阳也。鮦音纣。

又曰:吴房,本房子国也。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於此,为堂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

《史记》:苏秦说韩王曰:"韩之剑戟出堂溪。"

又曰:李斯,上蔡人也。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要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子曰:"吾欲与客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可得乎?"

《后汉书》曰: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平舆故城今蔡州汝阳县,东北有二龙乡月且里。)

活力

企业改革与管理官网

科技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