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婚嫁政策在古代多少岁算剩女
揭秘古代婚嫁政策,在古代多少岁算剩女?
“剩女”已经是很常见的词了,大多人都知道它的意思,它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剩女”往往会受到家人的逼婚,还有来自恋爱朋友的秀恩爱“打击”,一到逢年过节最怕的就是家中老辈的唠叨:“找对象了没呀?这么大了赶紧找啊!”防不胜防。但是如果生活在古代,又是怎样一番境遇呢?
古代法定婚龄不一
《周礼.地官.媒氏》规定:“男不超过三十而娶,女不超过二十而嫁。”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婚龄如下:
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
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
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
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
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
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
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
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
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
要罚款!
《汉书·惠帝纪》记载,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每年将被罚款“五算”。
要处罚!
勾践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意思就是说,女子到了17岁、男子20岁,还不结婚,就要处罚父母了.....
不仅强制早婚,也鼓励生育:
据《国语·越语》所记越国当时对孕妇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女人生产时通知政府,大夫很快便会赶到家里助产。如果生的是男子,奖励两壶好酒,一条狗;如果生的是女子,奖品是两壶好酒,一头小猪;如果是双胞胎,政府安排免费保姆;如果是三胞胎,政府安排免费奶妈。
要连坐!
《宋书·周朗传》记载:
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南北朝时期,如果女子适龄还不出嫁,家人要一起坐牢....
直接安排!
《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公元273年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就是说,女子到了17岁,还没有嫁人,地方官府有权利为她指配丈夫,二选择的人选,往往是给要戌边的壮年....
为了催婚,古人也是煞费苦心!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不必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自由挑选自己的未来的另一半,这样一想是不是觉得幸福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