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时拥兵20万的诸侯联军为何会失败
七国之乱时,拥兵20万的诸侯联军,为何会失败?
你真的了解七国之乱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汉朝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原因是朝廷中有一个叫做晁错的人向景帝递呈了一份《削藩策》,并希望景帝能够参考其中的内容来进行削藩。景帝觉得晁错所提建议可行,便开始进行削藩。
结果吴王刘濞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势力强,愣是跟景帝对着干起来。为了不让景帝达成削藩的目的,他联合其他诸侯势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谋起反来。按理来说,当时刘濞纠集的诸侯联军兵强马壮,理应成就一番大业。可实际上,情况却恰恰相反——联军差不多三个月就被打败了。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七国之乱缺乏政治优势。
首先,这场叛乱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之所以说它不合法,是因为它的本质属于谋反,这在封建社会君权至上的时期,可是绝对不被允许出现的。即便是君王下达的削藩旨意可能会损害到诸侯王的权益,诸侯王也只能服从,而不能进行反抗。一旦诸侯王反抗了,那就属于违法了。
尤其是在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逆转之后,叛乱联军阵营中突然发生了临阵倒戈的情况。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本来这场仗就不好打,现在连自己人都投敌了,那以刘濞为首的联军,还有何军事优势可言呢?
三、七国之乱缺乏经济优势。
刘濞为啥和凭什么要造反呢?还不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变得越来越财大气粗?毕竟他所在的封地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凭借这一优势,他逐渐富得流油。
也正因为如此,在看到朝廷已经对某些诸侯王实行了削藩政策后,刘濞便开始谋划起造反的事情来。而造反除了需要有较强的军事实力之外,还得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才行。乍一分析,似乎刘濞在经济方面挺占优势。
但是实际上,情况却并非如此。要知道,他再怎么有钱,也只不过是地方上的一个土豪罢了,哪里能跟拥有全国财富的朝廷相比拟呢?
正因为有上述这些原因存在,七国之乱才会在发生了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镇压了。大部分参与了这场叛乱的诸侯王都被景帝处置掉了,而叛乱的发起者刘濞则在打仗的过程中逃跑了。只是他这个人一点也不幸运,好不容易逃跑了,却轻而易举被人骗出来杀了。就算最后没有死在景帝的手中,他也照样没有能够得到什么好的结局。
- 上一篇:明末四大罪臣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 下一篇:南宋的土地兼并运动是什么土地兼并运动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