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劳堪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成为明朝衰
明朝的劳堪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成为明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劳堪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改革的各项措施已经全面铺开,如无意外,大明帝国将由此走向一个真正的万历中兴。
可惜,张居正于当年六月二十日突然病逝,在张居正的阴影中当了十年皇帝的明神宗,觉得是时候从这片阴影中走出了,所以,他通过给张居正拟定了一个比文正低一等的谥号文忠来测试朝堂上下的态度。
面对明神宗的测试,朝堂上下也通过弹劾张居正的接班人潘晟来看看明神宗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要从张居正的阴影中走出,结果潘晟以“新衔致仕”。
这样,明神宗就与朝堂上下达成了一致,开始对张居正进行全面清算。
这一政治形势,被一直期望给父亲洪朝选翻案的洪兢抓住了,他决定将父亲洪朝选包装成不畏张居正强权的义士、给负责主审洪朝选的福建巡抚劳堪贴上献媚张居正的标签。就这样,劳堪案的大幕被拉开了。
劳堪既是一位廉吏、又是一位干吏,蔡廷臣《明诰封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敬所劳公墓志铭》中就评价劳堪“涉历半海内,所至声闻赫奕,咸以冰玉为称首”。
洪朝选案发时,劳堪虽为福建巡抚,但他是在接到刑部的公文后才发兵逮捕了洪朝选,如果非要说劳堪在洪朝选案中有过失的话,那就是他疏于防范导致洪朝选在狱中自缢身亡。
在洪兢眼里,劳堪的这个过失当然是值得大做文章的一点,所以在他的重新包装下,洪朝选案就变成了这样——洪朝选于隆庆二年勘辽时,因不愿配合张居正诬陷辽王而得罪了张居正,张居正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此事恰好被外放地方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劳堪获知,所以他就通过罗织罪名陷害洪朝选的方式来向张居正献媚,以求升迁。
洪兢重新包装的洪朝选案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劳堪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时间是张居正病逝后的万历十年七月十五日,并且劳堪升迁的诏令是明神宗亲自下达的,此时朝中清算张居正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劳堪根本不可能在向张居正献媚后还能获得升迁。
与此同时,明神宗也从严清那里详细了解到了劳堪审理洪朝选案的整个经过,所以在跟严清商议后,他想到了一个既能平息舆论压力又能保全劳堪的方法:劳堪降一级调任南京。
这个结果当然是洪兢无法接受的,所以他又联系到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丘橓、刑部右侍郎陈瓒、刑部员外郎李懋桧、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时来和大理寺右少卿李尚思等人一同上疏弹劾劳堪。
这么多朝中大臣一同弹劾劳堪,明神宗也开始动摇,他必须要搞清楚劳堪是否是洪兢说的那样,于是他下诏令福建巡抚和巡按御史重申洪朝选案。
根据《明神宗实录》中的记载,重申洪朝选案的结果是:朝选以进士致侍郎,居乡武断,夺人产业,且专利弟侄,恃势吞骗乡人产业,刁恶凶党,投为奴仆,搅扰商税,皆有原害为证。
这个结果证明劳堪逮捕洪朝选完全是合情合法的,但是那些参与弹劾劳堪的大臣、言官们却不依不饶,他们以劳堪疏于防范导致洪朝选在狱中自缢身亡为由坚持要将劳堪定罪,最终,明神宗只能无奈的向他们屈服,将劳堪充军边卫。
随着劳堪被充军边卫,明神宗惊讶的发现自己虽然走出了张居正的阴影,但是朝政的混乱和那些不问青红皂白坚持要将劳堪定罪的大臣、言官们又给他制造出了一个更大的阴影,所以,劳堪案也就成了压垮他的第一颗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