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会迅速从巅峰跌落他在京城停留
李自成为什么会迅速从巅峰跌落?他在京城停留期间做了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自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北京城,人们没有想到, 他在北京逗留的时间如此短暂。42天后李自成带领大顺军撤离北京,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到底做了什么?让他迅速从巅峰跌落?
1.安抚百姓,防止将士侵扰百姓
刚进北京时,李自成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因此他约束将士,不准侵扰百姓。对此他约定:“军兵入城,有敢伤一人者斩,以为令”。
李自成逃回北京后,匆忙称帝后就撤离北京。北京作为都城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它在百姓心中意义重大,谁占领了它,对民心归属影响很大。
李自成对于如此重要的城市,却未打一场大战就撤离,可以说是大失人心,也大大动摇了原来向大顺政权投降的明将领的忠诚度。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刚撤离北京,大顺政权统治下的各地区就开始不平静,北京、涿州、保定、山东、山西、河南等原大顺政权控制的地区纷纷发生叛乱,明朝的官绅揭竿而起,袭杀大顺官员。
在大顺军西撤经过平定州和榆次县时,守城将士闭门不纳。这和之前李自成挥师攻打北京的形势完全相反,当时“文武吏皆望风降遁,或绅士争为乱首,日迎真主”。
可见草率地放弃北京,是李自成最大的败笔。
北京在百姓心中,象征着江山社稷,一个政权如果丢失了北京,就意味着在百姓心中它已经失去正统地位。所以之后的大顺政权一溃千里,再也没有重振山河的希望。
对比之后占据北京的多尔衮,就可以看出李自成有多么愚蠢。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力排众议,迅速迁都北京,从而使清军有了问鼎中原的资本。
6.3不善招揽人才
这点可以从李自成对吴三桂的招降可以看出。
从李自成对待吴三桂家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李自成并不信任吴三桂。李自成对付吴三桂的方法非常愚蠢,在吴三桂还在回北京的路上就对其父亲进行追赃拷饷,并且刘宗敏还霸占了陈圆圆。
如此一来彻底逼反吴三桂,虽然现在有说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才投靠清军,其实这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是吴三桂通过李自成的举措感觉到一丝凉意,李自成的这些做法,透露出对自己的极大不信任,如果自己继续去北京觐见李自成,到时成了笼中鸟,只能任由李自成处置。
于是吴三桂只有横下一条心,反抗李自成。由此可以看出李自成在招降吴三桂上的做法有多愚蠢,他完全可以等到吴三桂来到北京后,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再对他的家人甚至他本身动手。李自成过于自大,以为自己兵力雄厚,吴三桂不敢反抗,结果逼反吴三桂,这是李自成的又一步臭棋。
6.4流寇作风
崇祯十四年(1641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转战河南、陕西、山西等地,他先后攻下许多城池,但是却弃而不守。
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就无法源源不断地补充兵源和粮食等,在李自成节节胜利时,这些矛盾暂时被掩盖住,但是在他失利后,流寇作风的恶果就显露出来,从北京撤离后,由于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大顺政权顷刻间土崩瓦解,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灭亡。
从李自成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灭亡是必然的,他不是刘邦那样的英雄,甚至还不如黄巢(黄巢起码还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坚持了两年多),李自成并无帝王之才,他缺乏战略眼光、实行流寇作风、不善招揽人才、残暴不仁,这些做法决定他注定只能成为流星,在短暂辉煌后迅速滑落到谷底,并一蹶不振。
- 上一篇:历史上的东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 下一篇:丁谓非常有才华为何却被称为两宋奸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