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哪个国家人才最多最后又是如何衰弱
春秋时期哪个国家人才最多?最后又是如何衰弱的?
对春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公子絷的报告里,公子夷吾是个不知礼的人,在郤芮的描述里,他们的领导公子夷吾是个好相处的人。事实上,他们的看法都是不全面的。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秦穆公都在后悔,当初应该亲自接见一下夷吾才下判断的。
夷吾回国的第一件事情,就彻底证明了郤芮是个说谎者。
夷吾实在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因为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里克给杀了。
回国后,夷吾派人给里克带话,感谢里克最近在晋国的所作所为,表示要是没有你老人家在晋国大开杀戒,我夷吾就不可能回到晋国。当然,这样的表扬后面都会跟一个要人命的但是。
但是,您老一下杀了二个国君一个大夫,要当您老人家的国君,我实在感到很为难啊。
里克同志当场就晕了,他猜到夷吾回国,自己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辛,毕竟自己当日是支持重耳的。可他没想到,这个新上任的国君比他老子晋献公还狠,一来就要动刀子杀人。
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还曾经战胜了骊姬四人团伙的里克竟然栽在了刚回国没两天的夷吾身上。这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里克想了一会,终于找到了答案。
所有的错误都源自一个贪字。
在不久前,里克得到了夷吾的一个承诺。
“只要我回国,就给里克大夫你汾阳百万的田地,给丕郑蔡邑七十万的田地。”
在巨额的贿赂前,里克心动了,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意让夷吾回国。
现在里克连汾阳一粒米都没吃上,夷吾的刀子就送了过来。
事到如今,还能埋怨谁呢?
“我不杀人,你哪有今天,你要杀人,又何患无辞?我领命就是!”说完,里克伏剑而死。
秦国劳心劳力,最后却搞到现在这个局面,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一般人是很难接受这样的结局。而丕豹极力建议他再次补仓,加大投入,争取翻本。
丕豹介绍了夷吾在国内的暴行,表示他已经失去了民心。只要秦伯出兵,晋君一定支撑不住而逃亡。
这听上去是一个合理的建议。如果秦穆公头脑发热的话。
在关键的时刻,秦穆公终于冷静了下来。做为国君,他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听取别人的建议,可光听取建议是不够的,还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
夷吾真如丕豹所说已经失掉了民心?还是丕豹为了借自己的兵马夸大其词呢?
他紧紧睁着丕豹,过了一会,苦笑起来:“如果夷吾真的失去了民心,怎么还能杀掉大夫?”
秦穆王请丕豹先退下,自己要好好考虑考虑再说。
没有忽悠成功秦穆公,丕豹沮丧地离开了。而秦穆公陷入了深思中。
从本质上来说,秦穆公是一个单纯的人,他容易相信他人,并依此做出判断。而残酷的大国竞争最终将改变他,并教会他自己独立思考。
秦穆公认真琢磨起夷吾这个人来,现在看来,他完全被郤芮骗了,夷吾这个人不但不好相处,而且在晋国有强大的后援,一回去就击杀异已掌控住局势,而且完全不讲江湖道义。这种人比他爹晋献公还要难缠。
要对付这样的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秦穆公只能指望公子絷的报告能够靠谱了。
如果夷吾是一个不知礼的人,就算能够成功一时,但终究会自我覆灭。(子其行矣,我姑待死。)
这听上去像毫无办法,只能指望老天爷发威来收这个人。而接下来的事情告诉我们,老天爷有时候确实比人要靠得住。
三年后,晋国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