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冬季美丽中医教您防冻
保持冬季美丽 中医教您防冻
防止冻伤要注意防寒和防湿,出门前最好在身体暴露的部位涂上防冻霜或是多油的油脂,万一冻伤的话,要用温敷,千万不要热敷。在皮肤没有溃破的情况下,可以用点冻疮膏,如果有破溃的地方,最好用点抗菌素软膏涂抹伤处。防冻用冷水好。
很多人冬天早晚洗脸不敢用冷水,有人没有热水宁愿不洗。其实冬天用热水洗脸舒服倒是舒服,但对健康不利。因为脸上的皮肤毛孔遇热水舒张后,很快又遇冷空气紧缩,如果频繁受这样的刺激,皮肤很容易产生皱纹。而在晨起或午休之后,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湿润脸部,可使人顿时产生一种头清眼明的感觉,精神也为之振奋。在洗冷水脸的过程中,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又可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结构,增强皮肤的弹性,消除或减轻面部皱纹。冷水洗脸的保健作用在于锻炼人的耐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患者也有益处。
睡前洗个热水脚,既干净卫生,又解除疲劳,还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脚在人体最下部,属于人体末端,在热水的浸泡下,血管扩张,局部的血液流动加快,从而增加了下肢营养的供应。所以冬季坚持用热水洗脚,对冻疮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患有失眠症和足部静脉曲张的人,每晚用热水洗脚,能减轻症状,易于入睡。当然,洗脚水也不能太烫,冬季以不超过45℃为宜。
防冻吃啥好
多吃主食,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狗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
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比如海带、紫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应多吃韭菜、红枣、大葱、绿豆芽。
用运动驱寒
冬季坚持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冬日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对于不爱运动,不能坚持锻炼的人,有一种不受场地限制、随时可做的活动也能使身体暖和。比如搓手,搓手的时间可长可短,只要两只手闲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做,时间稍长,两只手就会感到暖烘烘的。另外,当气温降到零下10℃时,有些人的耳朵就要长冻疮。预防耳冻疮,除注意耳部保暖外,经常用手把耳朵搓至发热也是很好的办法。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几乎没有冻伤病人了,即使有也是冻疮。对冻疮的主要预防措施一是要注意保暖,二是要注意局部血液循环。如果发生了冻疮,不要用热水烫患处,要用温水清洗。可以用红外线等一些物理疗法治疗,也可以用些药物来促进血液循环。
1.穿长靴应防冻伤穿上长靴以后,足部容易大量出汗,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会因缺少氧气和养分的供应,而使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冻伤。所以要注意经常检查自己的脚是否已出汗,及时换上干袜子和干鞋垫。经常穿长靴的“汗脚”女性,要穿纯棉袜子,而不要穿化纤的,纯棉袜子吸汗效果好。此外,还要注意所穿的鞋袜不要太紧,以免妨碍足部的血液流通。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避免足部大量出汗。2.穿裙子应防“裙装病”在阴冷而潮湿的天气下着裙装,暴露在裙装外面的下肢,就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因皮下脂肪组织少,缺乏保护,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寒冷的空气会刺激皮肤,引起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脆弱的脂肪细胞也会因寒冷而变性,引起寒冷性脂膜炎等疾病。为了预防“裙装病”,女性在冬天穿的裙子宜选用灯芯绒、薄呢、粗纺花呢、毛织品及加厚化纤等厚实服贴的衣料;用这类衣料制作的裙子,既可防寒,又不易被风吹起。其次,裙子的长度以过膝10厘米以上为宜,同时,着裙时也要配穿过膝的长袜,从而避免寒气直接侵袭膝关节。3.早、晚洗头慎防感冒在寒冷的冬季,晚上洗头,若不充分擦干的话,寒湿交阻,湿气会滞留于头皮,第二天清晨会觉得头痛发麻,容易感冒;长此以往,会觉得头皮局部有麻木感,并伴有头昏头痛。早晨洗头,头发没有擦干,头部的毛孔开放着,很容易遭受风寒,轻者也会患上感冒头痛。若经常如此,还可能导致大小关节的疼痛,甚至肌肉的麻痹。因此,如果您有晚上或早晨洗头的习惯,一定要注意擦干再睡或者擦干再出门。女士洗完澡后一定要注意擦干身体和头发,避免寒邪和湿气乘虚而入,以免罹患头痛、颈腰背痛,甚至引发一些妇科疾病。